日本豐田和本田等汽車廠商將開始討論共同開發自動駕駛車的關鍵部件及技術。如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發現危險的感測器,以及部分控制駕駛的軟體,將統一相關技術以降低開發成本。著眼與美國谷歌和德國戴姆勒的開發競爭,日本政府也計劃新設共同研發中心,召集東大等機構參與開發,以強化競爭力和推動制定國際標準。
日本經濟産業省和國土交通省將在2月底前召開討論會,召集豐田、本田、日産汽車等汽車巨頭以及松下和日立製作所等零部件廠商啟動討論。政府將敲定具體對策,將其作為將於6月匯總的成長戰略的支柱。
日美歐的汽車廠商力爭2020年將自動駕駛車推向實用,目前正在加速推進開發競爭。開發的關鍵在於確立感測器和控制軟體的技術,構築量産體質。
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德國博世已開始向日美歐的汽車廠商供應感測器,在技術和零部件的量産方面日本廠商表現遜色。
尤其在控制自動駕駛車的IT技術方面,各廠商能夠實現共通化的領域眾多,例如地圖和行使資訊等。如果電裝和日立等零部件廠商能夠跨越系統限制進行供貨,則有望降低自動駕駛車的價格。
借助通信與外部聯繫起來的自動駕駛車的控制裝置方面,由於設想存在來自外部的非法入侵的情況,所以防止將引發事故的入侵的技術也成為共通化的對象。
要促進自動駕駛車的普及,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成為課題。日本還將官民攜手開發路面系統,以將交通擁堵和事故資訊傳輸給汽車。
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也將參與共同開發。要想使自動駕駛成為可能,有必要構築分析過去膨大行使數據的系統。研發機構將負責分析數據等,推動新一代技術的確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