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要汽車廠商將大幅增加在亞洲的産能。通過新建工廠等舉措,日産汽車和本田計劃到2017年,實現相當於2012年全年實際産量50~60%的産能增加。日本6大汽車廠商合計將增加238萬輛的産能,相當於2012年産量的30%。日本汽車廠商在除日本外的亞洲各地的總計産能最早在2017年就將突破1000萬輛,超過預計將減至900萬輛規模的日本國內産能。即使日元持續貶值,日本主要汽車廠商也將優先在需求地增産的姿態愈發明顯。
日本主要汽車廠商的海外生産此前一直以歐美為主。2000年代之後轉為以中國為軸心在亞洲擴大生産。2012年亞洲的産量為850萬輛,是北美的兩倍,亞洲成為日系車企僅次於日本國內(994萬輛)的第二大生産基地。
由於雷曼危機後日元出現升值,各汽車廠商決定以需求有望增長的東南亞和中國為中心新設工廠。進入2014年,這些工廠紛紛投産,日本國內卻沒有大型新項目。如果亞洲區産能達到1000萬輛,亞洲將成為最大的日本車生産基地,也就是説每3輛日本車中就將有一輛是在亞洲製造的。
日産計劃以中國為中心增産102萬輛。2014年內將投産年産能為15萬輛的大連工廠,預計投資額最高將達人民幣50億元。加上其他生産基地的增産量,日産在華的産能將比目前大增70%,達到200萬輛。
本田將在東南亞和中國增産。計劃在泰國投資約170億泰銖(約合人民幣32.8億元),建設年産能為12萬輛的新工廠。亞洲總産能將增加64萬輛,增至200萬輛左右。其他廠商方面,鈴木將在印度增産25萬輛,豐田汽車計劃在中國等地增産12萬輛。
日本主要汽車廠商致力於在亞洲擴大産能是因為亞洲市場將成為引領全球市場的火車頭。2018年全球新車需求有望較12年增加2000萬輛,達到1億輛。其中,中國將增加50%以上,達到2880萬輛;南亞及印度將增加40%以上,達到945萬輛。這與減少10%以上,僅450萬輛的日本形成鮮明對比。
在此趨勢下,日本三大汽車廠商在中國將增産113萬輛。而在東南亞、印度,日産泰國公司和鈴木印尼公司等10多家合資公司新建工廠,預計將增産約125萬輛。
在亞洲以外的地區,日産、本田及馬自達還計劃2014年底前在墨西哥增産60萬輛。海外的增産量合計將超過350萬輛,可與豐田在日本國內的産能(13年為335萬輛)相匹敵。2017年的全球産能將出現日本與亞洲、歐美等海外地區平分天下的局面。
各公司之所以擴大海外生産是因為在避開匯率變動影響的同時,還可開發、銷售迎合當地消費者喜好的車型。少子化等因素導致日本國內需求減少,各大車企紛紛向海外轉移生産,2017年日本國內的産能很可能比13年減少6%以上,減至900萬輛左右。
即便日元貶值,汽車生産也不會回歸日本,2013年曾創下9萬億日元貿易順差的日本汽車産業今後似乎已很難對日本貿易收支改善做出貢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