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環境/能源 > 日歐重電企業從光伏轉投海上風電

日歐重電企業從光伏轉投海上風電

2015/05/08

PRINT

  日本和歐洲的大型重電企業正在海上風力發電領域提高存在感。在各企業爭奪的舞臺歐洲,德國西門子一枝獨秀,日本三菱重工和丹麥維斯塔斯的合資公司緊隨其後。和陸地風電相比,海上風電的工程規模要大得多。海上風電市場參與門檻較高,對綜合實力強的企業比較有利。在可再生能源産業方面,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光伏企業,日歐企業則寄希望於在海上風電領域重振旗鼓。

  綜合實力的比拼

  乘小型飛機從德國北海領域上空飛過,可以看到排列整齊的白色構造物。這是輸出功率3000千瓦級的海洋風車。風車葉長50米,直徑為100米,比兩翼長達80米的世界最大客機「空中巴士A380」都要大。巨大金屬塊矗立在北海的強風中緩緩轉動,讓人嘆為觀止。

  這片風車屬於西門子公司。一名管理層員工驕傲的説:「保持如此大型的風車在海上穩定運作30年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新興國家的企業還望塵莫及。」

  在平淺的北海和波羅的海,聚集了歐洲的大部分海上風電工程。據歐洲風能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末歐洲海上風電的發電功率為804萬千瓦,相當於核電站8個機組的發電功率。西門子在海上風電市場的佔有率超過60%,有分析認為到2020年,其發電功率「有望每年增加16~20%」。

  緊隨其後的是三菱重工和維斯塔斯於2014年4月共同出資成立的MHI維斯塔斯海上風電公司。該企業2014年12月接到了來自英國的大單,訂購的風電機組的功率達到8000千瓦,堪稱世界最大級別。到2018年,該機組的年産能將增加至100萬千瓦規模。

  MHI維斯塔斯海上風電公司首席執行官加藤仁頗有自信地表示:「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作為綜合企業的三菱重工和維斯塔斯共同成立的新公司已經能夠與西門子相抗衡。」對於有技術但財力匱乏的維斯塔斯來説,三菱重工是一個絕佳的合作對象。

  由於海上風車與陸地風車不同,在設置面積上沒有限制,所以各家企業都在為提高功率,生産越來越巨大的風車。MHI維斯塔斯的8000千瓦風電機僅風車葉就超過了80米長。

  選擇正面迎擊的西門子於3月中旬宣佈將開發7000千瓦級別的風電機。預計2017年實現量産。西門子風電和再生能源部門首席執行官(CEO)強調:「我們將不斷投入新技術。」

  海上風電需要的不僅是風車的研發和製造技術。在海上設置如此巨大的構造物,需要強大的工程能力,同時維護和管理技術也不可或缺。

  中國企業起步較晚

  海上風電的每個工程需要數億歐元的投資,遠遠高於陸地風電的規模。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時非常重視實際運作功效。只有同時具備「人力、物力、財力」的企業才有能力涉足海上風電。以陸地風電為主營業務的專門企業漸漸處於下風。正因如此,西門子才能在海上風電行業一家獨大。

  專業企業正在通過合縱連橫,提高進入海上風電行業的能力。除三菱重工和維斯塔斯的攜手以外,法國阿海琺(AREVA)和西班牙的歌美颯(GAMESA)也於2014年成立海上風電的合資企業。

  中國的新疆金鳳科技和印度蘇司蘭等也在大型風電企業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在歐洲的影響力尚顯薄弱。目前,亞洲企業主要依賴於本國的陸上風電內需。蘇司蘭為進駐歐洲市場,2009年收購了德國瑞能的前身企業。但最終因負債纍纍,2015年1月蘇司蘭已決定出售瑞能。

  歐洲企業曾經引領光伏面板市場,但在後來愈演愈烈的價格競爭中被亞洲企業迎頭趕上。西門子已撤出光伏發電的相關行業。德國Q-Cells曾經是光伏面板行業的龍頭企業,但現在已被南韓企業收購,2015年2月末其在德國國內的生産已完全停止。即便如此,亞洲企業要在海上風電領域迎頭趕上還為時尚早。

      (加藤貴行 法蘭克福,三輪恭久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5
具有一般參考性
 
35
不具有參考價值
 
36
投票總數: 13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