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要與中德爭奪綠氫製造設備主導權
2024/02/12
氫氣作為新一代能源而備受關注,日本化學材料企業旭化成(Asahi KASEI)和東麗(TORAY)分別以2025年為目標,打算將製氫設備的産能擴大至約兩倍。計劃增産的是量産不使用化石燃料的「綠氫」所需要的設備,中國企業等海外企業也紛紛建設工廠實施生産。氫能需求目前尚未全面爆發,但日本國內外在製氫設備上搶佔主動權的競爭已經開始。
旭化成的目標是使通過電解水來製造氫氣的設備實現實用化。該公司已經開始為化工企業生産電解食鹽水設備,打算將該生産技術轉用於氫業務。計劃於2024年春季在川崎市的工廠正式啟動實證設備,爭取2025年開始接受訂單。
與此同時,旭化成還將增産製氫設備使用的薄膜和零部件等。除了在宮崎縣延岡市和川崎市的工廠擴充設備之外,還將推進生産線的自動化。與現有産品合計,最早將於2025財年(截至2026年3月)把換算成製氫時所需要的電力後等於100萬千瓦的年産能提高到200萬千瓦。投資額未予公佈。
目前,旭化成正在與能源行業和製造業等的多家客戶協商製氫設備的交付事宜,目標是在2030年前後使年銷售額達到1000億日元。該公司高級執行董事植竹伸子表示:「爭取在水電解製氫設備領域進入全球頂尖的幾家公司行列」。
燃燒後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氫氣的需求今後有望擴大,預計被視為綠氫製造有力候選設備的水電解設備的裝機量也會增加。德國提出到2030年裝機量至少達到1000萬千瓦的目標。日本政府也制定了到2030年使日本相關企業的水電解設備裝機量達到1500萬千瓦的目標,力爭搶佔10%左右的全球份額。
旭化成在川崎市的本社工廠 |
據國際能源署(IEA)介紹,2022年底面向氫的水電解設備的引進容量約為70萬千瓦,而2030年包括初期階段的業務在內,最大有可能達到4.2億千瓦。
德國西門子能源於2023年11月與法國大型燃氣公司液化空氣集團(Air Liquide)共同出資在柏林啟動了製造設備工廠。到2025年將把産能擴大到300萬千瓦。德國蒂森克虜伯紐塞拉(Thyssenkrupp Nucera)也力爭於2025~2026年實現500萬千瓦的産能。
全球最大的光伏電池板企業、中國隆基綠能科技預計2025年將製氫設備的産能由現在的250萬千瓦提高至500萬~1000萬千瓦。2023年10月該公司還宣佈將在美國建設工廠。
製造設備使用的零部件也存在商機。東麗的德國子公司在分離氫和氧的核心部件添加催化劑的電解質膜領域,2023年10月投資幾十億日元啟動了第3工廠。將産能提高到140萬千瓦,達到原來的3.5倍。另外,將投資幾十億日元到2025年提高到300萬千瓦。氫相關業務的銷售收益爭取2025財年(截至2026年3月)達到600億日元,增至2022財年的3倍。
課題是引進的成本。美國調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2022年提出的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産設備的引進成本為每千瓦343美元,比歐洲同行(1200美元)便宜7成左右。行業相關人士推測:「日本企業或將瞄準歐洲企業的成本水準」。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的調查負責人梅津譜説:「日本企業的技術實力具有優勢。另一方面,量産化等帶來的成本降低是獲得份額的重要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