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本半導體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被拖入苦戰,但最近東芝的表現卻格外強勁。東芝合併營業利潤的約80%來自半導體業務。其中,作為主力的NAND型記憶卡借助中國需求擴大的東風,已經能與市場首位的南韓三星電子展開勢均力敵的抗衡。此外,日元貶值也帶來了穩定的利潤率。這有可能提升決定NAND型記憶卡未來的「三維」技術的開發實力。
 |
作為東芝半導體主力基地的四日市工廠 |
「中國智慧手機彌補了低迷的需求」,在12月中旬接受採訪時,東芝董事前田惠造如此表示。掀起NAND型記憶卡需求浪潮的是美國蘋果。「iPhone」産品在每年秋季前後上市。因此一般情況下,用於智慧手機的NAND型記憶卡的供貨量將在每年7~9月迎來頂峰,之後不斷減速。不過,今年隨著中國智慧手機企業的崛起,供貨量下滑幅度已經趨緩。
NAND型記憶卡是即使被切斷電源、存儲內容也不會消失的非易失性記憶體的典型代表。借助世界性的智慧手機普及、終端記憶體的大容量化、大數據時代到來帶來的數據中心增加等東風,今後NAND型記憶卡的需求被認為將大幅增加。
在NAND型記憶卡市場,三星佔全球份額的約30%,高居榜首。東芝緊接其後排在第2位,並且5年前高達10個百分點以上的差距目前似乎正在縮小。半導體的生産需要大規模投資,擁有強大投資餘力的三星等的攻勢曾迫使日本半導體陷入衰退。三星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加強也毫不奇怪,但東芝憑藉使電路線寬實現微型化來降低生産成本的技術,持續表現搶眼。
隨著半導體的不斷普及,其單價下滑不可避免,但NAND型記憶卡的利潤率似乎維持了2014年4~9月創出的25%以上的歷史最高水準。除了微型化取得進展,日元貶值帶來的出口盈利改善也將做出貢獻。前田表示:「不追求市佔率,而是重視盈利性」。
市場希望了解的或許是東芝將如何使用積累的剩餘資金。前田表示,「一部分資金將用於新技術開發」。微型化正在接近極限,而作為新一代技術,通過將存儲元件層疊起來實現大容量化和成本削減的「三維記憶卡」技術已受到關注。這是三星在世界範圍內搶先開創的領域。雖然成品率仍未提高,商用化尚未成功,但卻在事實上處於領先地位。東芝計劃在2016年前後實現量産化,通過中國智慧手機這一「援軍」獲得的盈餘資金將成為追趕三星的寶貴資源。
東芝12月19日宣佈,針對NAND型記憶卡的數據洩露事件,與南韓SK海力士達成了和解。預定今後收取的2.78億美元和解金被認為將成為推高營業外收益的因素。東芝的手頭現金毫無疑問將隨之增加。
東芝的2014財年(截至15年3月)合併營業利潤(美國會計基準)有望較上財年增加13%,增至3300億日元,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事實上,半導體業務的盈利性容易受行情的左右,但有觀點認為,「在將於2015年初發佈的14年10~12月財報中,如果NAND型記憶卡的堅挺得到確認,業績受到的信賴將提高」(美林日本證券的分析師平川幹夫)。如果強化按預期將通過主力産品獲得的資金投向新一代技術的機制,股票市場對「日本半導體」企業東芝的期待將隨之提高。
(伊原健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