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計劃在實現日本國內數位相機生産完全自動化的同時,還在自動化技術開發等方面充分利用位於大分縣國東市的生産子公司大分佳能的員工。大分佳能的3200名員工中,有一半以上從事生産作業。以備將來人手不足的佳能所採取的舉措,可能會成為在日本國內維持生産的製造業的典範。
佳能走在了日本製造業改革的前列。2000年左右導入了由少數人構成一個小組,1個人完成多個作業的「單元生産」方式。從200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發展為使用自主開發的製造裝置,利用僅為原來一半的人數即可完成組裝的「機器單元」方式。
此次到組裝工序將全部實現自動化,員工只需操作製造設備即可。目前需要15人左右的工序只需監控製造設備的2到3名員工即可完成。
大分佳能曾提出過有助於削減工廠製造成本的設計方案,並開發出製造裝置。計劃匯集這些一線的技術經驗,將人工作業的組裝工序轉為由製造裝置來完成。此舉還可以避免出現技術傳承等問題。
將把目前參與機器單元生産的員工轉移到製造裝置的開發和零部件的自製化等技術開發部門。力爭在高效活用優秀人才的同時,鞏固可應對匯率波動和自然災害等國家風險的穩定的生産體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