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5月12日宣佈,收購該公司的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的副總裁戴正吳將出任其新一任社長。包括現任社長高橋興三在內的現有經營層中13名高管中的12人將離職。在由總共9名董事組成的新體制方面,按照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的意向,包括戴正吳在內,鴻海指派的董事將佔一半以上,達到6人。鴻海將掌握以社長為首的夏普要職,基於迅速的經營判斷加緊推進重組。
鴻海對夏普的3888億日元的出資將力爭在6月底完成。將在原定6月23日召開的夏普的股東大會上通過收購案和董事案,完成出資後正式轉移至以戴正吳為社長的新體制。這是夏普創業100多年以來首次由來自公司外部的人士擔任社長。
夏普目前的董事陣營方面,包括5名外部董事,共有13名董事。其中,除了社內出身的1人以外,其他12每人平均將離職。新體制由9名董事構成,包括2名外部董事,鴻海將選出其中的6人。除了戴正吳之外,鴻海還將指派其日本法人高管等成為董事候選。
人事安排似乎很大程度受到郭台銘意向的影響。夏普當前的業績惡化超過預期,為儘早實現盈利,進一步的結構改革不可避免。由於還計劃實施裁員,因此將重視在鴻海的主導下迅速作出經營判斷。高橋社長在1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鴻海的出資比例超過66%,這是非常大的出資。由鴻海指派社長屬於正常」。
戴正吳是鴻海郭台銘董事長的左膀右臂,精通日語。在鴻海是僅次於郭台銘董事長的第二號人物。在索尼産品的代工生産等項目上發揮了手腕,贏得了郭台銘的高度評價,升任至副總裁一職。戴正吳同時參加了此次的收購談判,作為派遣到夏普的高管被委以重任。
夏普同一天發佈的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合併財報顯示,最終損益為虧損2559億日元,為連續兩年的鉅額虧損。且從3月底的合併決算來看,負債額超過了資産總額。社長高橋在財報發佈會上提及經營責任是説:「(擔任社長的)3年中的2年都陷入虧損,感覺非常抱歉。因為難以依靠自身進行重建,所以完成與鴻海的合作是首要的大事。」
夏普方面還透露了早日實現扭虧為盈的經營合理化對策。夏普在大阪市的總公司將搬遷至與鴻海共同運營的堺螢幕製造公司(SDP)附近,日本以外的基地也將與鴻海進行整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