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T企業過度依賴蘋果的風險
2017/09/18
2017年是美國蘋果的智慧手機「iPhone」上市10週年。負責生産和供應零部件的台灣IT(資訊技術)企業在這10年裏實現了巨大飛躍。不過,隨著大陸與南韓智慧手機的崛起,台灣企業開始面臨過度依賴蘋果的風險。
![]() |
台北市內的蘋果商店(2017年7月) |
蘋果的最新供應商名單(主要的200多家供應商)裏,台灣企業至少有46家,數量依然最多。供應耳機的英業達、供應電池的新普科技等,各式台灣企業為蘋果生産著零部件。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台積電,TSMC)等以蘋果為主要客戶的9家企業的總市值合計達到約9.7萬億新台幣。與2010年在全球受到追捧的「iPhone 4」上市時相比,增至2倍。台灣股市約有900家上市企業,這9家的總市值就佔到整體的30%。此外,台灣加權指數也達到27年來的高水準。
「台灣光靠蘋果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2015年下半年開始,iPhone的銷售陷入低迷,台灣經濟也連續3個季度出現負增長。警惕對蘋果過度依賴的聲音不斷增加。
目前的課題是能否利用通過蘋果磨練出來的技術實力開拓大陸等新客戶。一方面,中國政府把推進建設自主供應鏈作為國策,大陸的零部件企業正在穩步崛起。未來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
![]() |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