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初創企業成功秘訣:禁止「戀愛」
2017/12/14
佐藤浩實:在美國,與機器人相關的創業呈現出一片繁盛的景象。如果在矽谷生活,你會遇到從事各種各樣工作的機器人。比如有送匹薩外賣的機器人、也有會烘焙咖啡的機器人,等等。不過,與你看到的繁盛景象形成對比的是,在美國開發硬體的初創企業取得成功的概率並不高。最近,我到訪了一家已表示將實施融資並涉足日本市場的機器人企業,發現該企業實現發展的秘訣竟然是「禁止戀愛」。
![]() |
通過柱子的感測器監視管理貨架上商品的庫存情況,然後通知店員哪些商品需要補貨(Bossa Nova Robotics開發的機器人) |
在有眾多新興企業入駐的洛杉磯市內的一座辦公室裏,我在Bossa Nova Robotics公司的首席商業官(CBO)馬丁·希奇(Martin Hitch)的引領下來到了一個辦公區的後方,這裡居然是一個小型的「沃爾瑪」超市。兩個貨架上擺放著穀物麥片和其他一些零食,貨架周圍有個帶輪子的白色柱狀物在移動。其實,這是一個補貨機器人,它可以通過掃描了解貨架上各種商品的庫存情況,然後通知店員在適當的時候補貨。
開發 「補貨機器人」非一日之功
10月底,沃爾瑪宣佈在美國國內的50家超市引進這款機器人。在馬丁·希奇向沃爾瑪推銷該機器人3年半之後,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店舖等默默進行的試驗所積累的成果終於得到了認可。
以此為契機,Bossa Nova Robotics從風險投資公司(VC)Paxion等籌措到了1750萬美元資金。為了順利量産機器人,還挖來該風投公司的創始人、大型代工企業偉創力(Flextronics)的前首席執行官。
Bossa Nova看似順利擴大了業務,但實際上,自2005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研究者們提出「開發與人共存的機器人」並創立公司以來,該公司走過了一段並不平坦的路程。
最初,該公司開發了一款對人的指令做出反應的企鵝形狀的機器人玩具,該玩具還被媒體報道,銷量也還不錯,但據稱「孩子們很快就厭倦了。每隔6個月就推出新産品並非易事」。為此,該公司於2012年前後開始嘗試開發面向企業的機器人。之後開發出了警衛機器人,但又遭遇了「市場過於複雜」的難題。機器人的工作環境因買家、機關和地區的不同而不同,難以作為一項業務擴大規模。
最終,該公司開發出了監視管理零售連鎖店庫存情況的機器人。雖然零售連鎖店擁有眾多店舖,但是店舖佈局具有一定規律,有的還會銷售必須及時補貨的生鮮食品。該公司迎合歐美大型零售連鎖的標準,構築了收取監視管理服務報酬的收費機制。除了沃爾瑪外,目前還在與歐美的5家零售連鎖企業推進談判。馬丁·希奇表示「如果固守當初的想法就不會有今天」。
被去掉了「手臂」的酒店配送機器人
總部位於聖荷西市的Savioke公司也曾走過彎路。該公司10月向日本東京的品川王子飯店交付了客房配送機器人。
![]() |
向酒店客房送零食等的Savioke的機器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酒店) |
Savioke公司CEO史蒂夫·庫辛(Steve Cousins)來自曾在矽谷孕育出大量機器人初創企業的Willow Garage公司。據説,他利用在Willow Garage開發手臂型機器人的經驗,當初設計了一款帶手臂的配送機器人。不過,在觀察機器人實際工作的過程中,他開始感覺「機器人不需要完成那麼多工作」,逐漸改變了想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