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T企業合計營收時隔2個月增長
2019/04/12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統計了預測世界IT行業景氣度的台灣19家主要企業2019年3月的營業收入,合計金額比上年同月增加2.3%,時隔2個月實現增收。以智慧手機為代表、代工多樣化電子産品的鴻海精密工業等發揮了拉動作用。不過,半導體和面板相關領域持續低迷。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擔憂仍在持續,越來越難以看清方向感。
![]() |
3月的台灣IT行業由鴻海拉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3月,台灣南部高雄) |
台灣聚集了為美國蘋果和中國華為技術等世界IT巨頭提供代工服務的企業。各主要公司每月發佈的營業收入作為預測IT景氣度的先行指標,得到世界投資者的關注。
2019年3月,19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合計額為9158億新台幣。在19家中,11家實現了增收。
鴻海3月的營業收入增長7.8%。由於蘋果的智慧手機需求低迷,上月降至4年半以來的最低水準,但該公司表示「(包括智慧手機在內的)消費相關業務實現增長」。有觀點認為,華為等中國大陸企業的智慧手機需求對其作出貢獻。
在大型代工廠商中,和碩聯合科技和仁寶電腦工業也實現了近1成的營收增長。伺服器等廣泛設備的需求下滑的風險提高,但代工廠商高管表示「還能撐得住」。
另一方面,世界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的營收則下降23.1%。半導體記憶體DRAM廠商南亞科技的營業收入下降44.6%。因2018年下半年以來的需求減少而增加的庫存的消化耗費了時間。
從液晶面板廠商的營業收入來看,友達光電(AUO)下降4.5%,鴻海旗下的群創光下降8.8%,均持續陷入苦戰。由於中國大陸企業的增産攻勢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中美摩擦導致作為最大市場的中國的消費走弱,逆風強勁的局面仍在持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台北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