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預期將縮小4.1%
2022/11/30
11月29日,由主要半導體廠商構成的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發佈預期稱,2023年半導體市場規模將同比減少4.1%,降至5565億美元。與之前的預期(同比增長4.6%)相比,突然轉為時隔4年出現負增長。智慧手機及個人電腦等民用産品的半導體需求下降,存儲用半導體「記憶體」的市場規模也將大幅減少。
![]() |
記憶體市場的縮小幅度較大 |
今年春季,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曾預測2023年的市場增長率為5.1%,但8月下調至4.6%。此次相較於上次的修正預期值進一步大幅下降。這是新冠疫情前記憶體市場行情迅速惡化的2019年以後4年來首次低於上年。
2023年降幅最大的是市場規模佔比兩成多的記憶體,預計將比2022年減少17%。從地區來看,預計亞太地區將出現7.5%的負增長。日美歐將正增長,但以中國為中心,市場縮小幅度較大。2022年的市場規模預測為5801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4.4%。
晶片正在迅速出現供過於求。因為來自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PC)等的實際需求正在下滑,同時相關企業持有的庫存變為過剩,減少了採購。各半導體企業將通過減産等措施抑制供應量,但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強。2023年半導體市場的下滑或將比上次陷入負增長的2019年晶片蕭條更為明顯。
採購晶片、製造智慧手機和PC等的企業的庫存不斷增加。
觀察和碩聯合科技等台灣5家電子製造服務(EMS)提供商的存貨,2022年維持增加態勢。6月底達到2.1個月的交易總額,比2019年平均高出0.8個月。
各企業因為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混亂和需求復甦,不斷增加庫存。不過,目前需求放緩,開始抑制庫存增加,截至9月底,將庫存水準降至1.8個月。
市場和企業持有的庫存增加,半導體供應出現過剩跡象。尤其是廣泛使用的存儲晶片容易受到影響。
由於供應過剩,大型廠商已開始抑制産量。美國美光科技宣佈存儲晶片整體減産2成,鎧俠株式會社宣佈NAND型存儲晶片減産3成。
預計去庫存需要較長時間,價格的下行壓力仍在持續。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杉山和弘指出,「庫存高於2019年(晶片蕭條時),降幅將隨之加大」,認為行情惡化局面將持續至2023年上半年。
由於疫情導致的供應短缺,工業設備和汽車等晶片的需求旺盛,但觀察半導體市場整體,供應過剩的跡象正在加強。
在疫情和隨後的政府補貼等背景下,各半導體企業啟動了大規模投資。到實際完成量産準備的2024年前後,預計半導體産能明顯增加。使用半導體的企業也以數據流通量增加等為背景,在長期不斷增加半導體的採購量。不過,如果需求的停滯局面長期持續,存在供應能力暫時變為過剩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