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於3月26日宣佈,台灣鴻海未在當日的出資截止日期之前對其實施注資。雙方今後將繼續協商,但在獲得夏普股票數額等出資條件方面存在很大分歧。夏普考慮通過與主要交易銀行加強合作來確保眼下所需的資金,加緊開展經營重建。
夏普與鴻海在去年3月27日達成一致,由鴻海以每股550日元,總計約670億日元購買夏普9.9%的股份。如今出資截止日期已到。但夏普表示將繼續進行出資磋商。鴻海則表示磋商沒有期限,將繼續協商。
雙發當初每股550日元為條件注資期限已經在3月26日結束,但實際上合同中還寫著「出資談判的截止時間為2015年3月」。
對於此次未進行注資的原因,鴻海對夏普方面的解釋是未獲得台灣當局的批准。不過台灣的經濟部則反駁稱去年8月要求鴻海提交有關出資效果的補充材料,但鴻海一直沒聯繫,責任在鴻海。
鴻海之所以用這種牽強的藉口而沒直接回絕,是因為仍看好夏普的技術。去年7月,鴻海首先向生産電視液晶面板的堺工廠的運營公司出資,與夏普共同運營。但鴻海方面的有關人士透露「還沒有達到最大的目的,即參與夏普的中小型面板業務。」
鴻海希望通過參與液晶面板的技術開發和智慧手機面板生産基地龜山工廠的經營,來向其最大客戶美國蘋果穩定供應高品質面板。
不過,眼下蘋果由於受到來自南韓三星等廠商的激烈競爭,發展腳步明顯放緩。鴻海1~2月份的合併銷售額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15%,減至5486億新台幣。從這一點來看,有助於開拓新客戶的節能液晶等技術對鴻海依舊具有很大吸引力。
與此同時,夏普方面對於取得股票數額等明確表示「無法接受改變條件的出資」。最近,夏普就接受約3%的出資與南韓三星電子達成一致,在與三星的合同中也明確表示「不會修改鴻海的出資條件」。也就是説,只要26日收盤價為290日元的夏普的股價不出現大幅上漲,鴻海就很難進行出資。
預計夏普2012財年(截止2013年3月)的合併最終損益為虧損4500億日元。去年底的資本充足率跌至9.6%,遠遠低於製造業健康水準的20~30%。雖然夏普已決定接受美國高通和三星最高共計約200億日元的出資,但要想穩固財務基礎,還需要再獲得1000億日元以上的增資。
夏普面臨著在9月份償還約2000億日元的新股認購權公司債(可轉換公司債=CB),要想在擺脫鴻海的情況下實現經營重現,必須借助主要交易銀行的援助。夏普的方針是從2013財年起,接納瑞穗實業銀行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董事級高管,與主要交易銀行聯手重建財務基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