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將以總計54.4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諾基亞的手機終端業務。目的是希望在已經落後於谷歌和蘋果的智慧手機領域實現捲土重來。雖然「沉睡的巨人」微軟已經擺出了反攻之勢,但能否在競爭中取勝則仍是未知數。
 |
圖為2011年時微軟和諾基亞宣佈合作時(reuters-kyodo) |
9月3日,微軟和諾基亞在芬蘭艾斯堡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抬高聲調重申了此次收購的意義,指出「對於微軟的改革來説,這是次非常重要的行動」。而微軟在其聲明中也表示,「諾基亞的現有終端將成為Windows Phone的突破口」。
此次的收購對象為包括傳統手機在內的諾基亞所有終端業務。美國調查公司IDC在2013年4~6月進行的調查顯示,在智慧手機作業系統市場上,微軟的「Windows Phone」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僅為3.7%。而合作對象諾基亞的智慧手機終端份額也被擠出了前5位,因此兩家公司的攜手可謂是組成了一對「失敗者聯盟」。
目前,智慧手機價格不斷下跌,已開發國家市場需求近乎飽和。無論是憑藉「iPhone」席捲智慧手機市場的蘋果,還是向南韓三星電子等合作廠商提供智慧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的谷歌,在價格崩盤之後,誰都難以保證自己會成為永遠的贏家。
通過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微軟的經營模式開始靠近蘋果,但如今所需要的已不是「模倣」,而是「變化」。蘋果2007年推出智慧手機iPhone,並在之後迅速獲得成功,其關鍵在於對硬體、軟體和服務進行一體化開發,同時又著力於對各個發面不斷的提升和完善。而谷歌也通過收購老牌通信設備商摩托羅拉移動控股公司實現發展。
微軟對諾基亞手機業務的收購似乎也不能保證其能就此走上新的增長軌道。微軟所效倣的蘋果已漸漸失去昔日的光芒,智慧手機也已變得不再稀奇。微軟即使改變經營模式,在産品上精益求精,僅憑這一點已很難讓客戶為之傾倒。
回顧IT發展的歷史可以發現,行業的領先者一直是通過探索不同於以往的模式來擊敗過去的霸主。作為個人電腦象徵的微軟曾從大型電腦生産商IBM手中奪走了主導權,而提供網路服務的谷歌和領導智慧手機的蘋果又讓其走向「沉默」。微軟要想起死回生,需要的是革新,即打破由蘋果建立的智慧手機框架。如若不是如此,微軟和諾基亞只能成為一對「巨大的弱者聯盟」,兩者的合作或許也只會留下一段並不光彩的記憶。
(岡田信行、村山惠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