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企迂迴對日出口中國産樹脂規避關稅
2018/08/01
南韓化學巨頭的日本法人曉星日本將把中國産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加工成PET瓶瓶胚,然後經由南韓出口到日本。該公司目前正在與主要客戶日本的大型飲料生産商展開商談,預定從2019年初開始出口。此舉是為了規避日本政府對中國産樹脂徵收的反傾銷關稅。曉星希望將日本對華徵收反傾銷稅轉變為商機。
![]() |
日本飲料廠商使用的PET瓶(資料) |
曉星將從南韓對日本出口的是變成PET瓶形狀前的中間産品「瓶胚(preform)」,形狀類似於試管的筒形。飲料生産商購買瓶胚,然後在本公司的飲料工廠吹塑成PET瓶。
曉星利用中韓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能夠以比日本便宜約3成的價格採購中國産樹脂。將在南韓國內製成瓶胚後出口日本。從南韓向日本出口瓶胚的關稅稅率為3.9%。雖然較顆粒狀樹脂相比,運輸費較高,不過利用廉價的中國産樹脂則能夠抵消這部分費用。日本的化學廠商表示「這是制度上可行的機制」。
曉星投資十幾億日元,在南韓中部大田的代工工廠引入瓶胚的新設備。最初將年産10億個,計劃將來擴大至30億個,相當於日本PET瓶出貨量的1成以上。
![]() |
圍繞中國産樹脂,2016年三菱化學和三井化學向日本經濟産業省申請對中國産樹脂徵收反傾銷關稅。此後,日本從2017年9月開始啟動徵稅(最高53%)。2016年,日本進口的中國大陸産PET樹脂達到47萬噸,而啟徵反傾銷關稅後,進口量猛降至10分之1以下。不過減少的部分被來自台灣等地的産品所取代。
由於中國大陸産樹脂增至超過日本國內生産量的水準,日本的樹脂廠商在徵收反傾銷稅之前就已被迫縮小業務規模。PET瓶用PET樹脂業務方面,東洋紡於2015年退出該業務,三菱化學也在2017年關停國內生産。即使強化徵稅,日本企業重新投資PET樹脂業務的可能性也很低。
預計反傾銷稅結束(2022年)後曉星在日本也將保持一定的市佔率。飲料用PET瓶的品質標準比較嚴格,飲料廠商無法隨意改變供應商。據稱,悉曉星正在與日本飲料生産商就簽訂5年期的長期合同推進談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