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電腦正在拖日本製造業後腿
2019/09/29
1980年代以後電腦走向普及,開始在許多工廠裏承擔操控設備的工作。
但電腦的使用年限為4~5年,而生産設備大都可以使用數十年。日本機械工業聯合會(JMF)6月發佈的生産設備保有期限實況調查顯示,引進使用至今已超過10年的設備佔到62.4%,超過30年的佔19.1%。
受制於更新費用
一般説來,工廠裏存在設備一旦投産就儘量維持系統構成不變的傾向。這是因為重視設備的穩定運轉。如果草率地只更新用於控制的電腦,一旦因控制軟體不能正常工作等故障導致設備停轉,將會造成巨大的經營損失。
將生産設備和電腦一起更新需要數千萬日元規模的投資,企業很難做出這樣的決定。相比之下,修理電腦只需數十萬日元。如此一來,已到使用壽命而仍未退休的「老舊電腦」不斷增加。
短期來看,湊合繼續使用似乎有一定合理性。但由於長期推遲更新,老舊電腦正在成為各種問題的溫床。
尤為嚴重的是阻礙了物聯網的引進。在使用老舊電腦的生産一線,即使想給生産設備安裝感測器等來分析運轉狀況,也大都不是很順利。因為電腦作業系統已經落後,很難防範駭客攻擊。過了支援期限的作業系統即使發現安全漏洞,原則上也不再修復。日本網路安全對策企業LAC的IoT技術研究所主任木田良一表示,「隨便接入網際網路是很危險的」。
2017年爆發的勒索病毒「WannaCry」就是鑽了這個空子。一直沒有修復漏洞而繼續使用的電腦被感染,本田等企業的工廠一度被迫停産。
從最新的調查中也可以看出日本引進物聯網的動作遲緩。日本總務省「2018年通信利用動向調查」顯示,已經同時引進物聯網和人工智慧(AI)或只引進其中之一的製造業企業僅為16.6%。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