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型服裝企業推進生産回歸本國
2021/12/15
WORLD及TSI控股等日本大型服裝企業正在推進生産向本國國內回歸。隨著日元貶值和當地人工成本上漲,在國外的成本負擔不斷增加。在新冠疫情下,物流混亂的狀況也沒有平息,因此這些企業將增加日本國內生産,以保證穩定採購商品。以中國和東南亞為中心的服裝生産網已發生變化。
![]() |
日本大型服裝企業正在推進生産向國內回歸(WORLD在日本岡山縣的工廠) |
WORLD通過百貨店等銷售的高價位商品現在約4成在日本國內生産,3~5年後將在日本國內生産大部分商品。以夾克、連衣裙及針織衫為中心,將把生産逐漸由中國和越南轉移到日本國內。日本國內的生産佔比將由眼下的2成提高到3成以上。
TSI控股考慮在日本山形縣米澤市及宮崎縣都城市的自家工廠擴大生産。生産夾克、外套及女士襯衫等。TSI社長下地毅表示,希望將現在10%左右的日本國內生産比率「將來提高到3~5成」。
日本國內生産的成本比國外要高。不過,TSI認為,通過縮短從訂購到交貨的時間等,大幅削減浪費和機會損失,可以抵消成本上漲。
日本的纖維産業從1970年代開始逐漸將生産向國外移轉,在日本銷售的服裝類按銷售額計算79%為國外生産,按銷量計算則98%為國外生産。以新冠疫情為契機,過去以中國及越南等國外為中心的日本的服裝生産有可能發生改變。
服裝生産不需要大規模的設備,因此容易轉移生産基地。在世界上,日本以外的服裝企業間普遍採用被稱為「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做法,也就是在靠近消費地的地方實施生産。據美國麥肯錫諮詢公司介紹,38個國際品牌和7成零售商計劃增加近岸外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