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日前宣佈,將帶拍照功能手機、世界首個自帶軟片的一次性相機、光學顯微鏡等49件技術産品新認定為日本「未來技術遺産」。
 |
帶拍照功能手機(左)及其背面(右)的鏡頭(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提供) |
作為帶拍照功能手機的先驅,夏普首款帶拍照功能手機於2000年問世。拍攝的照片可以直接以簡訊形式用手機發送,意為「照片簡訊」的日語詞彙也因此廣泛流傳。
而自帶膠圈一次性相機「富士彩色QuickSnap」於1986年上市。因為這款相機的誕生,即便沒有高價的相機拍照也成為可能,而且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輕鬆自如的實現拍攝。這款相機被認為對攝影文化向大眾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被認定的遺産還包括1914年在日本問世的光學顯微鏡「M.katera」。「M.katera」參考了德國製造的顯微鏡,以良好的性能和穩定的品質實現了量産。此外,日本首個磁帶錄音機、首次支援日語漢字顯示的電子記事本等也同時入選。
「未來技術遺産」的正式名稱為「重要科學技術史資料」,由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於2008年設立,索尼首款Walkman等被認為適合於在未來被繼承的技術産品等都曾入選。加上此次的49件産品,被認定的遺産已累計達到184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