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與東京大學和美國貝勒醫學院的一項聯合研究,證實了日本人存在特有的肝細胞癌發病原因。
 |
脂肪肝的肝細胞,可以看到積累的脂肪成分凝結成了白色顆粒狀(攝於2002年1月) |
肝細胞癌是肝癌的一種,佔到肝癌的90%。研究人員利用超級電腦對正在接受治療的日本和美國患者的基因組進行分析,找出了日本人特有的發病原因。相關研究成果將發表在11月3日的美國科學雜誌《自然遺傳學(電子版)》上。
常見的肝細胞癌的發病原因有:感染肝炎病毒、攝入酒精,以及肥胖等。發病後5年的生存率約為28%,一般通過手術和抗癌藥物進行治療。
本次研究比較了413名日本患者和195名美國患者的數據,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0多歲。在人類基因中,「鹼基順序」記錄蛋白質的遺傳資訊,它位於基因組(Genome)區域,被稱為「外顯子(Exon)」。研究人員在對「鹼基順序」進行研究時發現了3種特徵性變異,其中鹼基「胸腺嘧啶(Thymine)」變異為「胞嘧啶(Cytosine)」的情況被認為只出現在日本患者身上。目前,這種變異只發生在日本人身上的原因尚不清楚,但這種變異有可能與肝細胞癌的病因有關聯。
此外,同屬亞裔的華裔和越南裔也都分別被發現了特有的變異情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