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中美領跑「未來大腦」競爭

中美領跑「未來大腦」競爭

2018/01/04

PRINT

      半導體的高性能化正陷入瓶頸,「石油世紀」也在走向終結。影響企業競爭力的各種極限隨處可見。企業該如何利用技術革新突破極限,又該到何處尋找競爭力的源泉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追蹤了2018年的焦點。

      

D-Wave Systems公司的量子電腦(加拿大溫哥華)

     

      「400多輛車從北京市內到機場,可以避開擁堵的最佳路線是?」,加拿大的創業企業D-Wave Systems的首席執行官(CEO)弗恩·布勞內爾(Vern Brownell)表示,使用該公司的電腦,只需幾秒鐘就能計算出最佳路線,而「普通的電腦則需要30分鐘」。

     

      量子電腦應用量子力學的原理實現了高速計算。在計算用於新藥開發的化學物質配比等方面能夠發揮威力。不過,由於與現有電腦的動作原理不同,面臨著小型化等問題,目前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即便如此,各公司仍對量子電腦寄予厚望。原因是認為相同面積上搭載的電路數量越多、性能也隨之提升的「摩爾定律」正漸漸失效。相反,量子電腦則能跨越這一極限。

       

      在量子電腦的應用方面暫時領先的是美國企業。谷歌正加緊自主推進量子電腦的開發,力爭應用於人工智慧(AI)。IBM也將本公司的量子電腦接入雲端服務向大眾公開,並與日本的化學企業JSR和德國戴姆勒等用戶企業等推進開發。IBM的達里奧·吉爾(Dario Gil)表示「今後幾年量子電腦的技術和應用將加速發展」。

   

      中國企業的動向也不容忽視。阿里巴巴集團從2015年開始與中國科學院攜手推進開發。擁有大量數據的中國企業為了活用這些數據,正在加緊開發高速電腦,在相關技術方面正加緊追趕美國。

    

      日本方面,NTT開發出自主方式的國産機,並從2017年11月開始免費公開。日本政府也決定從2018年度起的10年裏投入約300億日元,但目前仍落後一步。

      

      左右國家産業競爭力的「未來大腦」的競爭已拉開序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西豐紀 上阪欣史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