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解禁受精卵基因編輯基礎研究,但禁臨床應用
2018/11/27
日本文部科學省與厚生勞動省決定允許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受精卵研究,但僅限於基礎研究。目前仍禁止開展把經過編輯的受精卵組送回女性子宮的臨床應用。最早將於2019年4月解禁。有聲音期待該研究有助於查明不孕症等疾病的原因。
![]() |
使用基因組編輯技術的臨床應用研究也將推進(圖片由自治醫科大學的花園豐教授提供) |
日本將解禁的是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人類受精卵基因的研究。研究中使用的受精卵來自用於不孕症治療的多餘受精卵,均為受精14天以內的受精卵(不包括冷凍保存的時間)。由於倫理和安全層面存在問題,禁止把經過基因編輯的受精卵送回人或動物的子宮內。
日本文部科學省和厚生勞動省在專門委員會上批准了有關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的臨床應用指針。指針提出,僅限開展生殖輔助醫療的基礎研究,把遺傳病和癌症的治療等臨床應用作為今後的討論課題。
有聲音期待,使用基因編輯技術調查受精卵的基因,將有助於查明不孕症的機制。一方面,也有意見指出,此類研究可能被應用於「設計嬰兒」,即根據父母的要求改寫基因。
在受精卵的基因編輯研究方面,海外領先日本。中國於2015年以提高基因編輯的效率和治療遺傳性疾病為目的啟動研究。美國於2017年在實驗中成功高效修復了引發遺傳性心臟病的基因變異。英國也啟動了調查不孕症原因的生殖輔助醫療基礎研究。
由於海外紛紛啟動研究,日本也出現了應解禁研究的聲音。從2018年3月開始,日本「綜合科學技術創新會議」決訂製定受精卵基因編輯研究的指針,並在文部科學省和厚生勞動省的專門委員會上進行討論。
但關於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其他委員會仍在討論是否解禁基因治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