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發新檢測法 無需專業人員和儀器
2020/06/22
在日本,一項無需專業技術人員和檢測儀、30分鐘左右即可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檢測方法正在走向實用。那就是日本大學教授桑原正靖等人開發的病毒檢測法,將在6月與日本鹽野義製藥以量産為目標就檢測試劑盒的開發簽署授權合同。該技術還可以像流感一樣,在醫院醫生和護士實施檢測後馬上獲知結果,有助於完善重啟經濟的相關環境。
如果鹽野義認為該檢測套裝可以用於檢測新冠病毒,將會向日本厚生勞動省申請藥事批准,爭取今年秋季投入實用。
日本政府計劃從夏季開始放寬與海外的人員往來限制,條件是在出入境時進行PCR檢測。由於檢測能力對往來人數構成制約,一直在摸索PCR以外的其他檢測方法。
如果此次的檢測技術得以確立,機場將有望在短時間內實施大量檢測。如果普通醫院也能輕鬆檢測的話,也有助於應對經濟重啟帶來的「第2波」疫情。
新檢測技術應用了桑原教授等人設計的「SATIC法」。檢測時,以95度的溫度將唾液加熱約2分鐘,然後放入試劑中,如果檢測出新冠病毒,20~25分鐘內就會變色,可以通過肉眼來判斷是否感染。
![]() |
新檢測方法跟PCR檢測不同,不需要高級控制設備、檢測儀及熟練技師。PCR檢測從樣本採集、運送到檢測需要3~5個小時,而新方法只需30分鐘左右。
![]() |
PCR檢測大多需要採集病毒量大的鼻部和咽喉深處的粘液。發病9天以內時,也可以採集唾液檢測。新檢測方法設想採用容易採集的唾液。
PCR檢測需要通過專用設備和試劑來擴增DNA。新檢測方法不需要這一流程,可以大幅縮短時間,省去麻煩。
新方法的研究得到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等的協助。日本大學和日本東京醫科大學5月還共同申請了專利。日本政府的國家安全保障局(NSS)也在討論使用方法。
日本國內的PCR檢測能力每天最高為2.8萬件。實際實施檢測數量低於1萬件。原則上只針對有發熱等症狀、醫生認為需要檢測的人。
![]() |
日本街頭戴著口罩的行人(資料圖) |
日本準備夏季放寬與海外的人員往來,也受限於PCR檢測體制的限制,暫時限定為每天最多250人。
有聲音指出,經濟重啟的規模可能要受病毒檢測能力左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