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歐23家藥企成立研發抗生素的基金
2020/07/10
日美歐的23家大型藥企針對現有抗生素已失效的細菌,為了開發有效的新藥將展開合作。將於7月10日成立合計注資1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投資開發新藥的新創企業。或將攜手進軍單獨難以收回投資的領域。
全球每年有70萬人因感染現有藥物失效的細菌而死亡。這些細菌也被稱為「人類的威脅」。由世界大型製藥企業構成的國際藥品製造商協會聯合會(IFPMA)與各企業將成立基金,力爭10年內開發出2~4種藥物。
日本有衛材、鹽野義製藥、第一三共、武田藥品工業、中外製藥等5家企業參加。美國有安進(Amgen)、禮來(Eli Lilly)等6家企業參加,歐洲有諾華(Novartis)和葛蘭素史克(Glaxo SmithKline)等12家企業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歐洲投資銀行等也將提供協助。
![]() |
資料圖 |
力爭2021年3月之前啟動第1輪投資。通過把開發取得成功的新創企業的股權出售給其他基金等回收資金,回饋出資的各製藥企業。
各公司之所以攜手設置基金,是因為新藥研發與細菌的耐藥性進化的競爭仍在持續,藥企單獨難以回收研發費用。
細菌為了讓抗生素失效,通過變異等産生耐藥性(AMR)。例如在人體皮膚上定居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之中,出現了抗生素「盤尼西林」不起作用的情況。為對抗這些細菌而開發了另外的抗生素「甲氧西林(Methicillin)」,但又出現了産生耐藥性的細菌。
入院重症患者和老年人因耐藥細菌引發傳染病、進而導致死亡的案例也不在少數。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主席吉姆·奧尼爾表示,如不採取任何對策,耐藥性細菌導致的全球死亡人數到2050年將增至每年1千萬人。
除了耐藥性細菌以外,還有其他僅憑1家製藥企業難以推進投資的領域,那就是患者較少的罕見疾病。
即使是在世界範圍迅速擴大的傳染病,也可能在短期間內結束,存在製藥企業難以單獨啟動開發的一面。在出現類似新冠病毒的新傳染病時,基金模式或將成為有效的手段。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