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技術有望實現驗血準確診斷癌症
2021/06/09
日本九州大學等開發出了可測量從癌細胞進入到血液中的微粒形狀的技術。如果能根據癌症種類區分形狀,就有望通過血液檢查知道哪個內臟器官有癌症。
![]() |
在被稱作「外泌體」的微粒通過孔時測量其形狀(由日本九州大學提供) |
這種微粒是直徑100奈米左右的微小囊泡,叫做「外泌體(exosome)」。內部含有特定的蛋白質和被稱為「MicroRNA(小分子核糖核酸)」的物質。大多細胞都會釋放這種微粒,而癌細胞釋放得特別多。由於這一微粒有助於診斷癌症,因此備受關注。這項成果由日本九州大學與名古屋大學、大阪大學及東京醫科大學共同發佈。
研究小組在液體中混入外泌體,讓其從直徑約200奈米的孔中通過。調查外泌體通過孔時的電流變化,可以判斷出球形及橢圓形等形狀。據稱10分鐘內可以檢測200~300個微粒的形狀。
來自人類乳腺癌細胞的外泌體9成以上呈球形。來自肝癌細胞的外泌體呈球形及橢圓形等。
通過比較乳腺癌患者與健康人血液所含的外泌體的形狀,發現能以約8成的準確度判斷出有無乳腺癌。
如果知道每種癌症容易釋放的外泌體的形狀,只需通過血液就可以診斷癌症。九州大學希望提高準確度並作為癌症診斷技術在幾年內確認有效性。
利用外泌體含有的MicroRNA及蛋白質診斷癌症的技術此前就在推進開發。
不過,提取微量的MicroRNA及蛋白質需要先進的技術。如果只測量形狀就可以診斷,檢查將變得更加簡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