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諾獎得主真鍋對氣象預報百年發展有功勞

諾獎得主真鍋對氣象預報百年發展有功勞

2021/10/08

PRINT

       根據氣溫及氣壓等觀測數據來預測未來氣象的“數值預報”概念自提出至今已有100多年。隨著模型(計算公式)的精確化和電腦的升級換代,如今已經可以預測幾小時後的局部地區天氣情況和數十年後的氣候變化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真鍋淑郎開發的模型為數值預報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基於2021年7月25日上午9點的大氣情況對8月5日上午9點的降雨量進行預測(圖片由日本氣象廳提供)

 

       數值預報是1904年挪威氣象學家皮耶克尼斯(Bjerknes)最先提出的。他認為,“只要對初期的大氣狀態以及引起大氣變化的物理規律擁有足夠正確的知識,就能進行合理的天氣預報”,併發表了運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式。

 

       不過,計算複雜的方程式需要很長時間。英國的理查森(Richardson)曾于1920年前後嘗試手工計算出德國慕尼黑附近的6小時氣壓變化預報,但花費1個月以上的時間得出的預測值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電腦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壁壘。1950年,美國的馮·諾依曼(Von Neumann)使用被稱為世界首臺實用性電腦的“埃尼阿克(ENIAC)”,成功對美洲大陸上空大氣一天后的情況進行預報。

 

       1954年瑞典開始作為氣象相關部門的業務而進行數值預報,美國的開始時間為1955年,日本為1959年。

 

       預測整個地球大氣流動的技術也于19501960年代以美國為中心開始進行研究。&&的是美國環境科學廳(ESSA,現在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下屬的地球物理流體力學研究所(GFDL)、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及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人員也有參與。

 

       地球物理流體力學研究所于1956年對電腦進行積極投資,引進了IBM首款商用大型電腦“701”等。真鍋淑郎在東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成為該研究所研究人員,他在1960年代後半期建立了研究二氧化碳對全球變暖所産生影響的模型以及研究大氣與海洋熱交換的“大氣-海洋耦合模型”。

 

       隨著電腦的性能迅速提高,氣象預測使用的超級電腦的運算速度大約每5年增長至原來的10倍。19701980年代,日立製作所、NEC及富士通的超算在世界上投入使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