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岡野榮之等科研人員計劃於2016年度針對脊髓損傷患者,實施iPS細胞再生醫療的臨床研究。將把可成長為各種細胞的iPS細胞製作成神經細胞然後移植到患者身上。神經的再生在現代醫學中很難實現,脊梁骨中樞神經受損的脊髓損傷目前尚無治療方法。因此,iPS治療法備受期待。
臨床研究的對象為10~20名在交通事故和運動事故中脊髓受損2~4周時間的患者,將從京都大學教授中山伸彌擔任所長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調取人的iPS細胞,然後製作成可成長為神經細胞的「前驅細胞」,再進行冷凍保存。實施臨床研究時將把500~1000萬個解凍的細胞移植到受損的脊髓上。
岡野教授等人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因脊髓損傷而導致頸部以下部位全部麻痹的猴子在接受移植約6周後可以到處走了,同時握力也恢復了。
不過,iPS細胞在剛移植後有癌變的風險。由於此次臨床研究不會使用患者本人的iPS細胞,因此必須使用免疫抑制劑來抵抗排斥反應。
慶應大學將於3月底設立加工和培育細胞的專門機構。確立防止移植後的細胞發生癌變的方法,為臨床研究做準備。
2年後慶應大學醫學部的倫理審查委員會討論通過上述計劃後,將提交臨床研究申請。一切進行順利的話,最早將於2016年度末啟動臨床研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