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KANEKA、東京大學和筑波大學等開發出一項新技術,只需約30分鐘時間便可檢測出禽流感病毒感染給人類的可能性。借助該技術,保健站的員工和研究人員可在發現鳥類屍體的現場進行調查,這將更容易採取防止感染擴大的對策。目前正在對檢測精度等進行改良,力爭3年後投入實際應用。
流感病毒通常呈刺毛狀,刺毛黏附在動物細胞表面被稱為「醣鏈」的物質上進行感染。由於鳥類和哺乳類的醣鏈形狀不同,所以鳥類的病毒通常不會感染給人類。不過,今年春季的H7N9型病毒發生了變異,變得容易感染給人類。
此次開發的新技術可檢測病毒是否會黏附在人類的細胞上。具體方法是人工製作人類的醣鏈,而鳥類禽流感病毒一旦與之黏附便會使其發光。檢測時,提取死去的野鳥和雞的體液等混入其中,通過檢測光量來判定病毒對人類的感染能力。
目前,主要採取的檢測方法是將死鳥的體液送往專門的設施,然後使用專用儀器進行檢測,得出結論需要等待數日。
研究組計劃用幾年時間來解決相關技術難題,並在獲得日本農林水産省的批准後投入實際應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