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從事工業品設計的SHC設計公司等聯合開發出以米粉為原料、可製作可食用食器的3D列印機。該食器不僅可以代替紙杯和紙質器皿、有助於節省資源,還有望獲得嬰兒玩具生産企業的的需求。將呼籲家電廠商實現商品化。估計此前以零部件生産為核心的3D列印機的用途將出現擴大。
|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SHC設計公司等聯合開發的「kitchen 3D printer」 |
此次開發的3D列印機名為「kitchen 3D printer」,從印表機噴頭噴出澱粉等混合而成的米粉並層層堆疊,之後用微波爐加熱定型。其工作原理與現有的3D列印機基本相同,但獨自開發了材料供給結構和噴頭。食器在用完後可以放入鍋中煮著吃掉。
試製品高1米,直徑為40釐米,實現商品化時將縮小至和食品攪拌機差不多大小,價格預計為數萬日元。最早將於2月召集相關企業舉行發佈會,將推動共同研究,爭取早日實現商品化。該項目是日本文部科學省提供扶持、産學聯手開展創新技術研發的「COI-T」事業的一環。
3D列印機既可以面向製造業生産價值高達數百萬至上億日元的零部件和試製品,也可以面向個人製造價值10萬至20萬日元的簡單模型。美國還出現了以巧克力和砂糖為原料製造玩偶的3D列印機。
主導開發的慶應大學環境情報學部教授田中浩也表示「雖然不可能每天去製作手機殼,如果是食器的話,使用頻率將會很高,有望獲得家庭的需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