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人工視網膜在日本走向臨床應用

人工視網膜在日本走向臨床應用

2014/05/16

PRINT

     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院教授瓶井資弘等人近日開始了一項人造視網膜的臨床試驗,該試驗需要向接近失明的患者眼內植入電極。據稱,接受試驗的第一例患者的視力恢復到了能夠辨別物體形狀的程度。研究團隊預定在6月實施第二例手術。在確認安全性與治療效果後,計劃在2018年得到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批准的基礎上,投入實際臨床應用。

 
      臨床試驗的對象為「視網膜色素變性症」患者。在患者眼球後側植入電極,對仍存活的視網膜細胞等施加電刺激。

     人造視網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安裝在眼鏡上的攝像頭拍攝影像,通過可挂于腰上的裝置將影像轉變為電信號。該信號再通過耳後的裝置傳至已植入的電極,並借助對視網膜的刺激將視覺信號轉達至大腦,最終形成視覺。人造視網膜目前在美德等國已投入臨床應用。

     研究團隊1月末將人造視網膜植入了第一例患者眼中。手術前該患者僅能識別明暗,但在術後,患者不僅能夠抓住眼前的長棒,還能識別出長棒運動的方向。

     在2015~2016年度,大阪大學計劃與企業以及其他大學合作,以10~15位患者為對象,開展正式的臨床試驗。

     視網膜色素變性症會導致視覺細胞減少。日本國內約有1萬人以上的患者。人造視網膜無法使接近失明的患者恢復到正常人的視力,但至少能改善至識別物體形狀等,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變得方便。

     研究團隊期待人造視網膜能與利用萬能細胞的iPS細胞進行的再生醫療一樣,成為使失明患者恢復視力的治療方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6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6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