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在國際市場上的供應過剩感日益增強。原因在於中國國內的需求低迷,中國冶煉廠和加工廠的出口量不斷增加。作為國際價格指標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貨價格也快速回落,一直在有色金屬市場上保持一枝獨秀狀態的鋁行情開始發生變化。
 |
成堆的鋁錠 |
鋁的倫敦金屬交易所三個月期貨價格在10月20日的盤後交易中一度跌至每噸1620美元左右,在一週時間裏較最近的高點1690多美元下跌約60美元(4%)。市場重新開始意識到中國的出口增加等供應過剩感。
倫敦金屬交易所價格在9月12日跌至1568美元的最低水準,9月底回升至1600美元出頭。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9月底表示達成減産協議。投資者意識到如果原油價格上漲,燃料成本將增加,於是集中進行了採購,使得鋁價格時隔1年2個月逼近1700美元。
中國貿易統計顯示,中國産鋁1~9月的出口量(鋁錠、合金及相關産品的合計)為347萬噸,從全年來看,可能會超過曾創下過去5年最高值的2015年的476萬噸。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鋁消費國,也是主要生産國。日本野村證券經濟調查部高級經濟學家大越龍文就現狀分析稱,「中國國內的過剩産能無法在本國內完全消費,因此積極向亞洲和歐美出口了過剩的産品」。
因倫敦金屬交易所價格下滑,日本國內的鋁錠批發價格也在降低。鋁錠的出廠價(自取)在10月20日為每噸21萬6000日元左右,比之前一週的最高點下跌近1萬日元。
中國經濟的減速感還體現在其他有色金屬上。很多意見指出,「1~3月因期待中國的公共投資擴大,貿易商增加了銅庫存,但中國經濟復甦遲緩,銅進口大幅減少」(三菱UFJ調查&諮詢主任研究員芥田知至)。
石油輸出國組織大會即將舉行,因原油價格上漲,投資者也可能對鋁實施回購。日本大型商社等認為,「今後3個月的鋁價格將在1600~1700美元出頭之間劇烈變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