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銅進口有變,為應對中美對立長期化?
2019/06/13
銅的行情變化會先行反映出世界經濟情況。與銅的國際價格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中國的銅的進口統計數據。中國的銅産品進口量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減少,反映了經濟的變化。而作為銅産品主要原料的銅礦石的進口則出現增加。這彌補了銅廢料進口量因環保限制而減少的部分,但也體現出中國著眼於中美對立走向長期化而希望實現從礦石到銅産品的一條龍生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銅需求量佔全球的5成。僅靠本國生産無法滿足需求,中國一直從海外進口用於汽車、家電和智慧手機零部件的銅産品,從日本或歐美進口銅廢料進行再利用。如今這一進口動向出現變化的跡象。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中國1~4月銅産品的累計進口量約為15萬噸,同比減少16%。用於建材的電線及製造業零部件的銅産品需求此前保持增長,但是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當前呈減少趨勢。中國2018年的新車銷量時隔28年同比下滑,汽車廠商減少零部件採購的動作似乎出現擴大。
美國計劃發動第4輪對中國産品加徵關稅,上調智慧手機等高科技産品的關稅。銅需求會下滑的擔憂升溫,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3個月期貨6月7日的價格為1噸5799美元,創下5個月來的最低水準。
![]() |
另一方面,觀察銅産品的主要原料銅礦石會發現,中國的進口量正穩步增加。1~4月礦石・精礦的累計進口量為726萬噸,同比增加17%。什麼在銅産品需求下滑的情況下,為原料的進口量卻在增加呢?原因之一是中國政府強化環保限制。
中國政府從2017年開始強化環保對策,分階段限制有色金屬廢料等的進口。2018年12月之後禁止進口混入大量廢料、銅分含量較少的低級廢電線。1~4月銅廢碎料的進口量為51萬噸,同比減少了30%。
日本有色金屬商社三報物産的社長山口壽表示,「難以採購廢料的中國有色金屬廠商等正在增加原料礦石的採購」。中國政府將從7月開始對品級較好的銅廢料實行進口許可制。預計銅廢料的進口量將進一步受到限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