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大宗商品 > 亞歐天然氣降價至俄烏衝突前水準,中國影響大

亞歐天然氣降價至俄烏衝突前水準,中國影響大

2023/05/23

PRINT

  亞洲和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明顯下跌。目前代表性指標創出約2年來的最低值,恢復到了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之前的水準。根源在於全球最大的需求方中國改變採購方針,減少了購買量。歐洲各國增加天然氣庫存等因素也對價格産生了影響。如果資源價格的下跌成為常態,那麼將可能通過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對全球經濟起到支撐作用。

  

  5月19日,路孚特(Refinitiv)計算的亞洲液化天然氣(LNG)現貨價格為每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9.8美元,這是2021年5月以後2年來首次跌破10美元關口。2022年夏季創出超過70美元的紀錄,現在已跌至比當時便宜9成的水準。

 

  

  作為歐洲天然氣指標的荷蘭TTF一個月內交割期貨價格也在18日一度跌至每兆瓦時29.75歐元,約1年零11個月以來首次跌至30歐元以下。比2022年8月便宜9成以上。

   

  價格恢復到烏克蘭危機前水準的背後原因是,中國的天然氣採購結構發生變化。其影響力很大。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組織(GIIGNL)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的LNG進口量比2020年增加15%,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進口國。2022年的進口量雖然減少,但中國的存在感依然很強。中國採購方針的轉變大體上有3個主要因素。

  

  一是將部分採購來源從澳大利亞(澳洲)轉向俄羅斯。中國2022年的澳大利亞産LNG進口量比2021年減少3成,而LNG和輸氣管線加在一起,自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增加了4成以上。呈現出積極購買價格下跌的俄羅斯産天然氣的局面。

 

中國LNG需求放緩(REUTERS)

   

  另一個因素是回歸煤炭。日本能源和金屬礦産資源機構(JOGMEC)的數據顯示,2022年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中的佔比為8.5%,低於2021年的8.9%,20年來首次減少。煤炭的佔比從56%提高到56.2%,10年來首次增加。

    

  由於2021年大規模電力短缺導致工廠停産等混亂情況,中國加強了能源穩定供應體制。雖然之前一直站在脫碳的角度減少煤炭用量,但重新利用本國可實現大半自給的煤炭的動向不斷擴大。

      

  中國改為簽訂可穩定採購天然氣的長期合同也是原因之一。歐洲調查公司Rystad Energy的數據顯示,中國2021~2022年簽訂的長期合同的購買量每年接近5000萬噸。而截止到2020年的6年裏,每年為1600萬噸左右,僅最近2年就確保了約3倍的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5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