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挑戰25項「野心型研究」:人工冬眠、義體人
2019/07/30
關於Moonshot型研究開發,日本一直在科學技術相平井卓也的統籌下,由專家會議討論制度的推進方式和目標候選等。三菱化學控股集團會長小林喜光擔任主席,媒體藝術家(Media Artist)落合陽一等人也參與其中。
日本在規模上遜色
為了創造有可能明顯改變生活和産業的「破壞式創新」,加強自上而下型的大型研究是國際趨勢。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啟動被稱為「十大創意」的業務,自2018年10月起,每年投入約3億美元規模的資金。歐盟(EU)在自2018年開始的3年裏,將27億歐元投向高風險研究等。中國也通過「中國製造2025」擴大研究投資。
日本的「Moonshot型」研究支援也符合這一趨勢,但預算規模明顯遜色。日本政府將在5年裏將1000億日元定位為初期階段的資金,希望吸引來自企業的投資。但在産學的共同研究規模小于海外的日本,需要構建推動企業積極參加的機制。
日本的科學技術預算近年來基本持平,今後也難以指望大幅增加。在預算有限的背景下,在諾貝爾獎得主等人士中,要求避免推進大型計劃、而是推動多樣化的基礎研究的呼聲根深蒂固。
政府的自上而下型的研究支援此前就已存在,但未達到能夠創造新産業的程度,對於成果和制度的驗證、中期評估等進行篩選的舉措也不夠充分。此次為避免出現半途而廢的「選擇與集中」,關鍵在於選擇對國民具有價值的目標,構建加以推進的體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