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拜登誰能勝出?
2020/08/26
美國共和黨8月24日正式提名現任總統唐納德·川普(74歲)為11月總統大選候選人。川普宣佈了對生産基地由中國遷回美國的企業提供優惠政策的新奇稅收制度,進一步明確了「美國第一」的方針。民主黨候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77歲)主張增加稅收和鉅額投資來克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引發的就業危機,二者形成鮮明對立。
從美國經濟來看,新冠疫情導致美國的失業率上升至10.2%,將在二戰後就業形勢最為惡劣的情況下進入總統選舉的最後階段。川普在23日發佈的第二任期施政願景中強調,「將在10個月內創造1000萬個就業機會」。
![]() |
(REUTERS) |
其經濟政策的核心內容是川普第二任期減稅計劃。在第一任期內,川普2010年實現了1.5萬億美元的大規模減稅,第二任期將重點推行美國第一主義,包括美國製造享受優惠稅收政策的「美國製造減稅」等。其目的是像2016年總統大選時一樣,再次向中西部的製造業工人尋求支援。
將針對把就業機會和生産基地從中國撤回美國國內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其中,對於因安全保障而受到重視的製藥産業和機器人産業,回歸美國所花費的成本可以100%不計算在稅費裏。以此「將100萬個工作崗位撤回美國國內」。
雖然川普在民意調查中支持率落後於拜登,但在經濟政策評價上仍處於優勢地位。川普之所以再次提出減稅計劃,是考慮到拜登提出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增稅方針,10年內增稅3萬億美元。
對亞馬遜公司提出批評的拜登,針對大型IT企業和富裕階層,提出了強化徵稅的政策,稱他們「必須公平地負擔稅金」。目的是為了糾正疫情後更加嚴重的收入差距,還將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對低收入層購買住宅和育兒提供援助。拜登的政策將對環境基礎設施和IT領域等集中進行近3萬億美元的公共投資,拜登也承諾創造1000萬個就業機會。
川普第二任期減稅計劃與拜登的增稅構想也可以看作是以「小政府」為目標的共和黨與追求高福利的民主黨的傳統對決。不過,川普為了應對新冠疫情也決定開始鉅額財政出動。新稅制還跟國家補貼企業落戶的補助金政策相近,甚至有可能與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相悖。拜登增稅也讓人擔憂會進一步傷害新冠危機下的經濟。
川普政府8月24日表示時隔大約4個月以電話形式與中方舉行了部長級貿易磋商,「討論了中國大幅擴大進口和履行協議所需要追加的行動」。對中國加徵關稅是川普2016年過激的施政願景的核心內容,需要展現成果。
經濟危機比2016年的上次選舉更讓美國選民傾向於轉向國內。拜登也承諾在政府採購中美國産品優先的「購買美國貨」(Buy American)」政策。為了11月的大選,兩黨的政策爭論有可能進一步強化「大眾迎合主義」的色彩。
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政策方面,川普的施政願景中明確寫道:「讓盟友公平負擔」。與重視跟盟友協調的拜登明顯不同。川普在8月24日的演説中説:「修改了跟日本及南韓等很多不好的貿易協定」,也是其外交和安保政策的具體體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浪武史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