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發國家的儲蓄率在疫情下走高
2020/07/16
焦點是各國全面重啟經濟活動之後的趨勢。目前的儲蓄率提高可以説是正在積累家庭收支用於消費的餘力。如果像美國那樣維持消費復甦,儲蓄率有可能下降。
實際上,感染再次擴大的風險正在提高,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突出。如果全面的需求復甦需要較長時間,儲蓄率也將居高不下。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在疫苗問世之前,人員移動將受到抑制,以服務領域為中心,消費會持續低迷」。
對失業感到不安
在美國,越來越多觀點認為失業率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恢復至危機前的水準無法消除對失業和收入減少的不安,也成為消費者捂緊錢包的原因。
![]() |
美元(reuters) |
德國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小山賢太郎預測稱,日本的儲蓄率在4~6月迅速上升至18%水準之後,2021年也將徘徊在10~11%這一高於疫情前的水準。大規模經濟刺激對策導致公共債務進一步膨脹,「出於對將來增稅的擔憂,家庭的預備性儲蓄將增加」。
在新冠疫情後,企業也開始控制非必要非緊急的支出。即使政府最大限度地動用財政,注入資金,如果民間部門將錢存在手裏,經濟增長力也不會提高。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表示,由於疫情長期化,「企業和家庭的增長預期下降,(投資和消費等的)支出態度或趨於慎重」,將這一點列為經濟的下行風險。
如果民間維持儲蓄過剩的狀態,自然利息率(不會引起經濟加速和減速的中性利率水準)將下降。德國證券的小山表示,「央行難以擺脫低利率政策的‘日本化’將在歐美擴大」。為了避免經濟、物價和利率陷入停滯的「低溫經濟」進一步加重,有必要重新調整經濟政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