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府債務膨脹,財政如何重建?
2020/10/28
由於應對新冠疫情的財政刺激,全球政府債務正膨脹至空前的規模。從已開發國家整體來看,預計政府債務與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到2021年達到約125%,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水準,創出歷史新高。在著眼於疫情後的財政重建的討論中,通過促進經濟增長來推動稅收增加的意見逐漸佔據優勢。關係到新增長的「明智支出」將成為關鍵。
![]() |
「到2024年度需要增稅400億英鎊以上」,10月,英國財政研究所(IFS)的估算引發了關注。這一數字是阻止財政赤字擴大、將主權債務控制在GDP同等規模的大致標準。
但是,英國財政部態度慎重。由於前景無法預測,英國已經暫停往年秋季的稅制改革,還擱置了此前被談論的強化燃油稅和財産稅等增稅方案。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針對這種苦澀的判斷表示,「遲早有義務實現財政均衡,但目前就業最為優先」。
如何在維持支撐就業等應對危機所需支出的同時,實現中長期財政平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14日的報告中指出,「應維持財政支援,主導新冠疫情後的經濟結構轉型」。
IMF在約10年前的雷曼危機後曾提倡增稅和削減財政支出等緊縮財政,而今改變了立場,這在市場上引起熱議。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M.Reinhart)也表示,「目前增加主權債務被認為是合理的」。
也有數據顯示,要想實現財政的健全化,提振經濟增長力非常重要。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國中,除了加入不久的哥倫比亞之外,針對其他36個成員國2000~2017年的名義GDP增長率和稅收的關係進行調查後發現,「稅收彈性係數」(顯示相對於GDP增長率1個百分點的稅收波動幅度)平均為1.2。這意味著如果GDP擴大,稅收會增長得更快。
![]() |
在最近5年裏,名義增長率越高的國家,稅收增長越快。增長率總計超過20%的英國下調了法人稅率,但稅收增長25%。德國的稅收增幅(24%)也超過GDP增長率(19%)。日本的GDP增長率僅為10%,而稅收增長了23%。如果實現高增長,稅收有可能進一步增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