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黏性通膨」2023年能結束嗎?
2022/12/30
2023年的全球經濟將受到美國物價動向的左右。物價上漲連鎖式地推高工資,服務價格也隨之持續上漲,有聲音指出這是1980年代以來首次出現「黏性通膨」。有觀點認為,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貨幣緊縮政策要到2025年以後才會告一段落。還出現了全球經濟形勢惡化促使通膨提前平息的預測,40年來最高水準的物價上漲面臨分水嶺。
在過去50年裏,從加息開始到結束的平均時間為580天。美聯儲從2022年3月開始加息,如今已過去約290天。決定貨幣政策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成員預計加息將在2023年5月停止。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從加息開始到結束約為410天,此次算是時間較短。
問題在於以後。據美國高盛預測,到2023年,政策利率將上升到5%水準,到2025年年底只能下降到3.5~3.75%。緊縮性利率水準至少還會持續3年。
縱觀過去的半個世紀,還沒有出現過大規模通膨提前平息的例子。值得關注的是「黏性通膨指數」。該指數是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將醫療費和外出用餐費用等平時難以下降的「黏性價格」匯集在一起編制的。11月,黏性通膨指數上漲率由2021年1月的1.7%上升到了6.6%,達到40年來的最高水準。
![]() |
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由汽油及新車等易波動品類構成的物價指標「彈性通膨指數」的漲幅縮小,但黏性指數加速上漲的步伐卻並未停止。
物價上漲推動工資上漲,而人工費增加又導致服務價格紛紛上漲。由於新冠疫情,老年群體退出勞動力市場,要讓工資增長恢復穩定,需要填補200萬人左右的勞動力缺口。慢性勞動力短缺也是工資上漲的主要原因,導致餐飲及醫療等服務價格上漲。
![]() |
華盛頓街頭的招聘廣告(資料圖) |
黏性指數超過5%的通膨局面在過去50年裏只有3次。其中1970年代中期的通膨一直居高不下。即便是被視為貨幣緊縮成功案例的80年代初的那次通膨,也是在經歷了2次景氣衰退後,耗時2年時間才從最高峰恢復到物價上漲前的水準。這期間的失業率超過了10%。
另一方面,也有可以更快結束通膨的劇本。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分析認為,當前的通貨膨脹有40%的原因是「供應衝擊引發」,只要能源價格下降、供應鏈恢復,物價就有可能企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