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經濟放緩隱憂強,中國動向成反彈關鍵
2023/02/08
東南亞經濟2022年實現高增長,但2023年經濟放緩的擔憂日益增強。由於曾起拉動作用的出口勢頭減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了東南亞2023年、2024年的增長率。與該地區貿易關係密切的中國經濟恢復和中國遊客增加將成為儘快反彈的關鍵。
「亞洲經濟容易受到全球貿易動向的影響,如果全球經濟活動放緩,將成為影響亞洲經濟的因素」,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1月31日在新加坡的記者會上介紹了調整東南亞主要5國增長率預期的理由。
IMF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5國2023年、2024年的增長率定為4.3%、4.7%,分別比上次2022年10月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而將中美、日本、歐元區2023年的增長率預測比上次上調。按照亞洲開發銀行(ADB)的預測,2023年主要6國中除泰國以外的其他5國的增長率也低於2022年。
![]() |
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出口。IMF預測,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率由2022年的3.4%下降到2023年的2.9%,世界貿易量也將由增長5.4%放緩到增長2.4%。東南亞已經表現出這種跡象,新加坡2022年12月的出口額同比減少20.6%,是約10年以來的最大跌幅。積體電路及電腦零部件等主要電子産品明顯低迷。
![]() |
新加坡港口 |
在烏克蘭危機等不確定因素較多的背景下,左右東南亞經濟放緩程度和時間的是中國經濟的動向。IMF表示,如果中國的增長率上升1個百分點,將把全世界的增長率拉高0.3個百分點。對地理位置較近、貿易額也很多的東南亞的波及效應更大。如果中國遊客順利恢復,東南亞服務業的情況會改善,但如果中國新冠疫情再次擴大,也會産生負面影響。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結束後,對世界經濟的悲觀論調減退,但短時間內市場心理仍有突然改變的風險。
IMF副總裁李波認為,中國經濟恢復的波及效應傳導到東南亞的出口和經濟要到2023年下半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新加坡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