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一直以來都是日本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根據日本茶出口促進協議會統計,日本從1610年就開始從長崎的平戶通過在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向歐洲出口綠茶。據推斷,1885年日本綠茶的出口額佔到了其整體出口額的20%,是當時日本獲得外匯的重要途徑。
2015年,日本綠茶的出口額達到了101億日元,同比增長了30%。除了日元貶值以外,日本食品受青睞以及崇尚健康的意識越來越高等因素也産生了影響。
不過,要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茶葉産地」的難度也不小。最大的障礙就是出口目的地國和地區設置的檢疫措施。
例如茶葉上殘留農藥的問題。若使用的農藥在當地有使用標準,就需要在滿足這一標準的前提下才能出口。
即使沒有設置標準,也有必要向出口相關企業證明所出口茶葉對身體無害,並在此基礎上獲得出口目的地國和地區的認可。據稱,根據方式等不同,有時檢測費用可高達1千萬日元。很多企業因為複雜的程式和高昂的費用而對出口望而卻步。雖然日本政府已經開始開展在資金方面提供支援的業務,但「仍很少有企業參與」(日本農林水産省)。
另外,日本的茶葉生産能力還有待提高。
由於日本國土狹小,適合種植茶葉的面積有限,即使在同一産區,茶田位置較分散的情況也很突出。因此,與中國等相比日本産的綠茶價格偏高。面對價格競爭,日本國內有意見表示:「日本將産業集約化」(日本茶出口工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