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傾銷新規生效 矛頭首指中國
2017/12/22
12月20日,歐盟(EU)旨在認定在區域內銷售的進口産品是否存在傾銷的新貿易規則正式生效。在新規則下,針對被認定為因政府進行市場干預、「市場價格顯著扭曲」的國家等,將易於採取對抗措施。作為第1項行動,歐盟瞄準了中國。指責中國貿易不公平性的聲音在其他國家也在加強,對立或趨於尖銳。
貿易新規的主要意圖是,應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定中的中國地位變化。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之際,同意最初15年被視為在他國認定傾銷等情況下面臨不利條件的「非市場經濟國家」,但2016年12月規定條款已經失效。中國要求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如果是WTO成員,通常是將出口國的國內價格與出口價格進行對比,借此判斷是否存在傾銷,並計算反傾銷徵稅。在舊規則中,針對指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中國,將根據更高水準的第三國,即「代替國」的産品價格來判斷。由於認為此舉正在帶來容易遭受反傾銷徵稅等制裁的環境,中國方面一直存在強烈不滿。
不過,在規定失效後,如果繼續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有可能違反WTO協定,因此歐盟在新規中取消了「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對採取反傾銷措施産生影響的機制。新機制是以WTO的全部成員為對象,在政府的市場干預導致國內價格産生「嚴重扭曲」之際,根據國際價格指標和經濟發展相似的第三國的國內價格,判斷是否存在傾銷。
在新規中,為顯示價格存在「嚴重扭曲」,還引進了擬定有關特定國家和産業部門的報告書這一機制。作為第1項行動,歐盟12月20日發佈了有關中國的報告書。該報告得出結論稱,中國政府對土地和資本等資源分配擁有巨大影響力,給廣泛産品的價格帶來了「嚴重扭曲」。
對於歐盟方面這一關於傾銷認定規則的修改,中國認為「不合理」,向WTO提起訴訟,正表示出強烈反對。WTO於4月成立了相當於一審的爭端處理小委員會(專家組),正在進行審查。
在新規生效後的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針對歐盟發佈的有關中國的報告書強烈批評稱:「歐盟發表有關報告對中國經濟發展説三道四,巧立名目對中方採取歧視性不公正限制措施,卻絕口不提自己違反世貿規則的行為。這種‘坦然’採取雙重標準的做法太虛偽。」
針對基於新規的反傾銷徵稅的計算方式,華春瑩表示,「歐盟做法違反WTO規則,將削弱世貿組織反傾銷法律體系的權威性。」同時呼籲稱,「歐盟作為世貿組織的重要成員,應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尊重國際規則,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權威性。」
另一方面,日美與歐洲在相關問題上對中國保持了一致步調。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川普政權11月中旬通知WTO,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日本政府也拒絕承認,圍繞傾銷的認定,正維持更加嚴厲的做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森本學 布魯塞爾,原田逸策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