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美國貨櫃海運量出現復甦跡象
2020/05/27
中國發往美國的貨櫃運輸量環比轉為增加。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消退的中國,隨著經濟活動的重啟,貨物流動正逐步復甦。在因疫情影響、全球貨櫃船貨輪不斷減少的背景下,面對中國逐步恢復的貨運需求,運輸能力不足的跡象擴大,現貨運費也出現上漲。
美國調查機構Descartes Datamyne的統計顯示,4月中國發往美國的海上貨櫃運輸量為67萬3851個(按20英呎貨櫃換算)。環比增加87.1%,時隔3個月轉為增加。
![]() |
另一方面,與2019年4月相比減少8.1%,連續15個月低於上年。不過,此前在3月(同比下降36.0%)創出逼近雷曼危機後2009年2月最低水準,4月的跌幅明顯收窄。
觀察具體品類發現,包括電視機等在內的「電子設備」增長1.8%,達到6萬4715個貨櫃。樹脂類建材等「塑膠」也增長5.6%,達到6萬3375個貨櫃。體積大的「傢具類」減少23.8%,減為12萬2162個貨櫃。包括個人電腦在內的「機械類」減少4.2%,降至8萬9991個貨櫃。
由於佔運輸量5成以上的中國出發的貨櫃運輸復甦,4月亞洲發往美國的海上貨櫃運輸量也達到125萬4333個(按20英呎貨櫃換算)。僅比上年同月減少0.7%,和3月的減少16.6%相比迅速復甦。日本的出發量為4萬1083個貨櫃,減少6.9%。
![]() |
貨櫃船(資料圖) |
隨著貨物流動的復甦,目前的現貨(即時合約)運費也在上升。中國發往美國西海岸的現貨運費截至最近的5月22日為每個40英呎貨櫃1678美元左右。比3月上旬的1361美元上漲了約2成。
由於運輸能力縮小,運費出現上漲。受新冠疫情影響,自3月起貨輪相繼減少。4月上旬,世界主要航線的貨輪減少約2成。中國港口滯留的貨物加上經濟活動重啟帶來的新貨物,導致運力供不應求。日本海事中心也分析稱「支撐運費的是貨輪減少效應」。
目前很多觀點認為,「運輸能力的供給收緊,運費不會明顯下降」,但今後的不確定性也很大。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松田琢磨表示,「新冠疫情後的復甦時期和全球需求難以預測,同時由於美國經濟惡化和中美對立等影響,未來難以預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