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商戰在即,中美物流告急
2020/10/12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出現成為美國年底商戰絆腳石的風險。海運和空運的班次減少,從中國出發的運輸供不應求,美國商品庫存處於歷史性低水準。貨櫃船運費也暴漲至最高點。如果拉動世界消費的美國最大商戰增長乏力,世界經濟復甦有可能放緩。
「如果是在往年,目前是中美間的貨櫃船運費上漲趨於平穩的時候,但今年顯得異常」,日本的海運相關人士表示。香港資訊公司Freightos的數據顯示,中國發往美國西海岸的運費9月下旬突破了每40英呎貨櫃3900美元。接近去年同一時期的3倍,處於歷史最高水準。10月的貨櫃運費也維持在高點附近。
![]() |
物流的緊張將産生消極影響。由於11月下旬的黑色星期五至12月耶誕節的美國商戰,每年7~10月從中國等亞洲地區發往美國的家電、傢具和玩具等的運輸變得活躍。從中國至美國西海岸運輸需要近3周。但在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物流作業遲緩和貨運需求減少,自春季起,全球大型海運企業大幅減少班次。日本的海運企業表示,「5月比當初計劃減少了約2成」。雖然海運班次自夏季起開始復甦,但並未挽回局面。
美國零售業的商品短缺顯著。截至7月,美國零售業的庫存量比2019年同月低了超過1成。庫存量除以零售業銷售額的倍率為1.23倍,降至1992年以後的最低水準。
![]() |
以家電連鎖巨頭百思買和最大家居用品店家得寶(The Home Depot)為例,一部分地區出現洗碗機、微波爐和冰箱等斷貨。再加上居家辦公擴大帶來的家電需求的激增,出現顧客訂購後需要數個月才能配送的情況。還出現了商家把防疫措施和應對庫存短缺結合起來重新制定銷售戰略的趨勢,例如將促銷時間延長至12月底。
在個人防護用品(PPE)等的運輸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貨運班次的恢復依然緩慢。中美間9月的班次比當初計劃減少近5%。海運作業仍未放鬆對班次迅速增加導致運費下降和商戰後運輸量銳減的警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