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仲裁法庭」受理菲律賓針南海的主權爭議提出的訴訟,引發廣泛關注。據稱最早5月就下達判決。根據結果,不僅僅是南海問題,還可能對全球的主權問題産生影響。
「希望依法和平地解決問題。法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菲律賓總統艾奎諾2月訪問美國時,在公開討論會上這樣嚴肅地表示。
艾奎諾所指的是南海。在越南和台灣等也主張擁有主權的南海,中國大陸從2014年開始推進填海,建設了雷達等設施。對此美國在該海域使用核動力航空母艦進行監視活動,來自國際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
在此背景下,當事國菲律賓採取的手段是通過司法途徑解決。菲律賓2013年申請國際仲裁,基於國際條約之一《聯合國海洋法條約》的仲裁法庭認為有權審理,去年受理了菲律賓的訴訟。
此次成為話題的仲裁法庭並非平時的常設仲裁法庭,而是在每次提起訴訟之後成立。
當事國等選出5位法庭構成審判團推進審理。此次在荷蘭的海牙進行審理。類此仲裁此前也有過,圍繞印度洋上查戈斯群島的主權爭議,仲裁法庭2015年對英國與模里西斯共和國的紛爭進行了仲裁。
圍繞南海問題的訴訟,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菲律賓採取了相當聰明的戰術」。
中國在06年為防止反對中國在南海推進氣田開發的日本提起訴訟,表示不接受國際法庭有關海洋段線劃分的仲裁。作為聯合國海洋法條約承認的正當權利,中國借此避免在海洋紛爭問題上捲入仲裁。
但是菲律賓此次鑽了中國的空子。菲律賓向國際法院提出「中國將‘岩’主張為‘島’」、「中國非法主張專屬經濟區(EEZ)」以及「填海造陸破壞環境」,並未提及段線劃分問題,從而使國際法庭受理了申請。
 |
中國外長王毅3月8日在記者會上(kyodo)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只要條件具備,即使並非所有當事方都達成協定,也允許提起訴訟,此次就這樣將中國捲入了國際仲裁。
熟悉國際法的日本同志社大學教授坂元茂樹認為,「中國以往的主張原封不動獲得支援的可能性出現下降」。在專家之間,越來越多觀點認為,仲裁法庭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援菲律賓的主張。
另一方面,中國的戰術是不參加仲裁,對仲裁置之不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日在記者發佈會上批評稱,菲律賓的做法「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講理」。
不過,從世界領土主權問題這個觀點來看,菲律賓的戰術和法庭裁決或將具有重大意義。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The World Factbook」顯示,世界一百數十個國家如今存在各種領土主權問題,很多國家都在關注仲裁經過。
此外,還有另外一層含義——中國將在建國以來首次成為國際仲裁的當事方。作為希望主導國際秩序的大國,中國將如何應對被認為將在5~6月出爐的仲裁法庭的裁決正受到關注。
如果仲裁法庭此次發揮積極作用,作為國際法庭的知名度和權威將提高。也有可能推動借助秩序和法律來解決領土主權問題的意識在國際社會逐漸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國際亞洲部 白石透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