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外交首秀為何選擇見王毅
2016/04/06
![]() |
翁山蘇姬與中國外長王毅握手(5日,kyodo) |
在軍政府時期,緬甸受到國際社會孤立,中國則自此時起接近該國。2000年代後期起,中國電力投資集團(CPI)在靠近兩國邊境的緬甸北部建設密松大壩等,中國資本陸續進行了大型項目開發。
2015年,從印度洋沿岸的緬甸西部若開邦通往中國內陸地區的中緬油氣管道建成。現在輸送著相當於中國年進口量10%的石油,對於中國的能源安全來説,緬甸的重要性也在提升。
但另一方面,2011年向民選政府移交權力後成立的吳登盛政府在推進改善與歐美關係的同時,還有意在經濟與外交上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該政府還凍結了因嚴重破壞環境及合同內容對中方有利而招致民眾反對的密松大壩建設項目等。王毅此次訪問的目的除再次提升吳登盛政府時期相對下降的本國影響力外,還希望促使緬甸重啟中國企業的大型建設項目。
一方面,擔任外長後選擇王毅作為第一個會談對象也顯示出翁山蘇姬重視中國的鮮明姿態。外界普遍認為翁山蘇姬會對長期以來支援緬甸民主化運動的歐美各國有著強烈的親近感,但2015年6月翁山蘇姬應邀首次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會談。同年11月的總統大選後也在各國外交使團中最早與中國大使進行單獨會談等,最大限度地考慮了構建對華友好關係。
對於緬甸來説,中國是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和對緬投資國。由於軍政府時期發展停滯,緬甸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因此獲得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的支援也十分重要。從此次會談可以看出,翁山蘇姬是在對中國的影響力大小進行冷靜分析後做出了選擇與王毅會見的判斷,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翁山蘇姬是一位現實主義政治家。
在記者會上,翁山蘇姬被問及密松大壩的有關問題,但其只是回應道「(雙方)未就個別案件進行討論」,未正面回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仰光 松井基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