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探秘日本大斷層“中央構造線”

探秘日本大斷層“中央構造線”

2016/04/25

PRINT

  日本熊本縣至大分縣連續發生強烈地震,造成了巨大災害。震源區域擴大至100公里的範圍,超出了內陸地震的常識,甚至有聲音擔心,或將進一步擴大至東部的愛媛縣等地。這是因為,在此次一系列地震的震源的延長線上,存在橫跨日本西部、被稱為“中央構造線”的大規模斷層帶。猶如脊柱一樣穿越日本西部的這條中央構造線到底是什麼呢?    

在熊本縣禦船町得到確認的、被認為是日奈久斷層帶體現到地表上的斷層(日本東北大學提供)
  “最令人擔憂的是(一系列地震)與中央構造線有關”,在4月18日舉行的緊急記者會上,日本地震學會會長加藤照之如此表示。

  4月14日晚間,熊本市近郊發生最初的地震。16日淩晨,發生了規模明顯更大的本震,以此為開端,在阿蘇山周邊至大分縣,芮氏5級的地震不斷發生。

  類似此次的直下型地震一般源於地下斷層錯位。據加藤表示,在引發地震的活斷層的延長線上,經常會發生其他地震,但如此巨大的地震擴大至100公里以上是此次一系列地震存在的“明顯特徵”。

  綿延1000公里以上

  此次系列地震沿著橫穿九州的“別府-島原地溝帶”向東推進。地溝帶指的是兩側存在斷層的很寬的谷地。別府-島原地溝帶與穿越日本西部的長而巨大的斷層相連,相當於“中央構造線”的西端。在中央構造線的周邊,同時存在很多活斷層,有觀點擔憂地震的連鎖反應或擴大。

 
  中央構造線長達1000公里以上。自九州經四國北部,穿越紀伊半島,隨後橫穿伊勢灣,沿著天龍川北上,並在長野縣諏訪湖附近與縱貫日本本州中部地區、被稱為Fossa magna的巨大地溝帶相交。這個大地溝帶的西部邊緣則是著名的“糸魚川-靜岡構造線”,其是與中央構造線不相上下的巨大斷層帶。

  自有現代觀測以來,源自不同斷層的大型地震發生連鎖反應的案例並不多見。但是,從古代的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案例。

  在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末期的1596年9月1日,中央構造線附近的愛媛縣發生了7級的慶長伊予地震。3天后,在相距約200公里的大分縣,發生了同等程度的慶長豐後地震。次日,在關西地區的兵庫縣又發生了慶長伏見地震。有研究者認為,兵庫縣的這次地震與之前的地震有關。

      産生於距今1億年前

  此次地震是否有可能越過大分縣,進一步向東發展為強烈地震?研究者的看法不一。

  九州大學副教授松島健認為“1995年中央構造線附近發生了阪神大地震。此次沿著中央構造線發生其他地震的可能性無法否定”。另一方面,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岩田知孝則表示,“慶長伏見地震等僅僅過去約400年。扭曲並未累積,或許不會迅速産生活動”。

  構成中央構造線基礎的斷層産生於距今1億多年前,當時日本列島仍屬於亞洲大陸的一部分。在仍存在恐龍的白堊紀,隨海洋板塊而來的陸地與大陸相撞。之後,大陸的邊緣被認為明顯橫向錯動,由此産生了巨大斷層。這就是中央構造線。

  日本列島以包含中央構造線一部分的形式,在約2500萬年前開始遠離大陸。海底形成的裂縫不斷擴大,隨著日本海的形成,被推向了太平洋一側。在這個過程中,斷層進一步錯位,形成了現在的日本列島的形狀。

  中央構造線集中了很多扭曲,在其周邊,活斷層帶很多。在別府-島原地溝帶,存在引發熊本地震的日奈久斷層帶、布田川斷層帶、以及疑似與大分地震有關的“別府-萬年山斷層帶”等活斷層。中央存在巨大的阿蘇山,自“雲仙岳”所在的島原半島至熊本縣八代市海域也被認為是活斷層的密集地帶。

  此次地震給人的印像是,相距較遠的斷層也可能發生連鎖運動。地下斷層的運動仍無法預測,對策似乎只能是保持警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玉祥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6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3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