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南海問題,荷蘭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將於7月12日作出裁決,東盟(ASEAN)相關國家警惕感出現升溫。原因是一直認為中國的主張違法提出訴訟的菲律賓在新政權上台後態度發生了變化。如果菲律賓優先與中國開展雙邊磋商,東盟內的對華強包圍網可能崩潰。
「樂觀地認為將做出對我們有利的裁決,但不希望發生戰爭。如果做出對我們有利的裁決,還可以談」,6月底上任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7月5日這樣表示。杜特蒂被認為警惕如果南海仲裁案的判決承認菲律賓的主張,中國的態度將變強硬。
|
菲律賓新總統杜特蒂(右)與中國駐菲大使趙鑒華會面(左)(7日、菲律賓總統府提供圖片) |
雖然杜特蒂繼續重視與日美的同盟關係,但是較對華態度強硬的前政權相比,顧及中國的言行十分突出。在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背景下,杜特蒂希望活用中國資金。
中國似乎已開始採取懷柔政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杜特蒂上任之際發去賀電表示「我願同總統先生共同努力,推動中菲關係走向改善,實現健康穩定發展」。7日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鑒華在馬尼拉與杜特蒂舉行會談,直接表達了祝賀。在杜特蒂就任總統前,中方非正式打探了鐵路建設事宜。中方似乎以經濟合作等為條件,呼籲菲律賓方面慎重應對判決。
此前菲律賓與越南共同舉起了牽制中國的大旗。在中國持續推進南海軍事基地化,強硬姿態沒有發生改變的背景下,此前一直持中立立場的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也開始傾向於牽制中國。如果杜特蒂政權與中國進行兩國間的交涉,東盟內部的對華姿態很可能出現動搖。一名東盟外交相關人士警惕地表示:「菲律賓可能在作出裁決後為獲得中方的鐵路建設等投資而開展雙邊會談。越南也很可能效倣」。
圍繞仲裁判決的應對,東盟國家的步調已經出現混亂。東盟就發表要求中國尊重判決結果的聯合聲明進行調整,但是相關人士透露,親華派的汶萊等國提出異議。外交人士表示「如果不能發表聲明,東盟將失去存在意義」。
南海仲裁案的裁決是針對中國海洋戰略首次做出國際司法的判斷。中國的主張是否被認定為違反國際法是焦點之一。中國從開始就表示不接受判決結果。在中國對菲律賓採取懷柔政策,繼續實際控制南海的情況下,判決的效果很可能打折扣。
以國內政治為優先課題的杜特蒂希望在與美國、日本和中國保持一定距離的同時,從對方身上得利。對於7月12日做出的判決,杜特蒂表示「不會向世界炫耀」,顧及了中方的感受。另一方面,杜特蒂也多次強調「絕不會讓出」南海的主權。
圍繞此次判決,東盟的對華姿態很可能因菲律賓的態度而發生轉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竹實 馬尼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