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長期執政與小泉的不同
2017/05/31
在長期執政中表現出的強大領導力方面,小泉和安倍具有明顯的共同點。但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政治手段,他們的不同點也很多。同樣是官邸主導的政權運營,小泉的做法被稱為「獨狼型」,而安倍則是「盟友支援型」。原本在自民黨內一直被視為異端的小泉缺乏黨內的政治基礎,依靠的是較高的內閣支持率。小泉將反對改革的自民黨議員稱為「反對勢力」,引導輿論到自己一方。
![]() |
另一方面,安倍沒有採取在黨內樹敵的方式。安倍讓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和副總理兼財務相麻生太郎等盟友長期在內閣任職,並在政局的關鍵時刻聽取意見。在閣僚和黨高官等的人事安排上,小泉為了刺激輿論而重視「驚喜」,但安倍大多是在努力維護黨內平衡。也可以説支持率較低的最大在野黨民進黨的存在幫助安倍獲得了支援。
小泉採取郵政民營化「一點突破」的政策執行模式,而安倍則將地方振興、一億總活躍社會、工作方式改革等核心政策變成關鍵詞,不斷改變目標。
小泉讓被稱為「麻垣康三」(麻生太郎、谷垣禎一、福田康夫、安倍晉三)的候選接班人擔任自民黨和內閣的要職,並使之形成競爭。如今,在黨內缺乏有力競爭對手的安倍保持著「一家獨大」的政治格局。安倍從理論上最長可以到2021年秋季擔任日本首相,在任期內培育「後安倍時代」的人才,並讓其形成競爭關係,是安倍的一大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