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東盟從戰場走向市場的半世紀

東盟從戰場走向市場的半世紀

2017/08/22

PRINT

      東盟(ASEAN)成立至今已經50週年。這半個世紀來,東盟的性質發生了巨大轉變,由原來的“反共聯盟”發展成為了“經濟共同體”。地區生産總值(GDP)擴大了約120倍,甚至被稱為了全球的增長中心。雖然成員國之間因南海問題産生了分裂等,但依然在穩步加深經濟合作。

  

簽訂《曼谷宣言》時僅為5個國家(1967年,AP)

 

      50年前的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的外長齊聚泰國首都曼谷,通過了東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當時東南亞剛剛擺脫殖民統治。各國的政治和經濟都不穩定,鄰國之間的糾紛也接連不斷。彼此相互不信任的小國之所以攜手合作,是因為感受到了共産主義這個“敵人”的威脅。

 

      “(合作成立東盟是)為了實現獨立自主,掌握能從外部的惡劣影響中保護自己的實力”,印度尼西亞時任外長亞當·馬利克(Adam Malik)生前這樣回憶説。

 

      越南戰爭上演了美蘇的代理戰爭,向周邊國家強調了共産主義擴張會産生威脅的“多米諾理論”。而隨著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美國退場,産生了“權力的空白”(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越南和柬埔寨等相繼建立了共産主義政權。東盟作為“反共聯盟”的色彩進一步增強。

 

      這一角色迎來轉捩點是在冷戰結束時。1988年,泰國時任總理差猜提倡“將印度支那由戰場變成市場”,開始建立以經濟合作為核心的共同體。

 

通過接連接納“舊敵”,由10個國家組成的一大經濟圈走向增長(kyodo)

      

      雖然是人口和經濟規模均比較小的小國集合體,但如果以地區為單一市場推進自由化,能形成巨大的經濟圈。在這樣的構想下,1992年決定創立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開始分階段下調地區關稅。以通過Doi Moi(經濟革新)政策開始對外開放的越南為首,寮國、緬甸和柬埔寨等國家也相繼成為成員國,今後將繼續增強目前由10個國家組成的地區經濟聯盟的成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1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