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為何急於推進修憲?
2018/02/07
考慮與參議院選舉一同實施「雙投票」的思路背後原本就有「不能拖延到參院選舉之後」的判斷。因為,要發起有關修憲的國會動議,在眾參兩院需要得到三分之二多數支援,目前眾參兩院的執政黨和在野黨的修憲勢力加起來可以確保這一多數,但在參院選舉中如果自民黨議席減少,也存在達不到三分之二多數的可能性。
為此,如果按照目前的「雙投票」來推進修憲日程的話,有可能會因為日本社會謹慎的輿論和公明黨的反對而遲遲難有進展,這樣的話修憲計劃本身也恐怕會面臨「泡湯」。於是,既不放棄「雙投票」這一時間節點,又稍微將瞄準的日程提前的「兩手準備」戰略浮出水面。
具體步驟如下。首先作為A計劃,描繪在參議院選舉前的2019年初實施國民投票的日程。如果輿情高漲,形成在野黨也無法避開修憲討論的局面,就直接在國會發起修憲動議,實施國民投票。
假如對修憲的理解不如設想的那樣廣泛深入民心,就實施B計劃,力爭與參議院選舉合在一起發起國會動議和實施國民投票。因此,如果做這樣的兩手準備的話,「現在開始正式啟動討論將更有利」(自民黨幹部)。
日本的國民投票需要在國會發起修憲動議後的60天至180天內實施。要想在2019年初實施,最晚也得在2018年秋季召開的臨時國會上對修憲發起動議。安倍和積極修憲的議員等把秋季的臨時國會視為修憲的最重要關頭,考慮從本屆國會起就努力營造氣氛。自民黨急於趕在3月的全黨大會前歸納出黨內獨自的修憲案就是這個原因。
2017年10月的眾院選舉按照最初分析是在2018年下半年對自民黨最為有利,安倍將其提前一年舉行並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不過,國民投票不同於解散眾議院,不是僅憑首相決斷就能選擇日期的。修憲討論在國會裏被排到什麼時候,將決定安倍在2020年之前施行新憲法的目標能否實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島田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