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3·11震後8年,日本摸索振興災區新路

3·11震後8年,日本摸索振興災區新路

2019/03/11

PRINT

  到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至今已滿8年。核電站事故的影響依然明顯存在,但由於投入鉅額政府預算,災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住宅重建取得一定成果。不過在沿海地區,定居人口仍在持續減少,「官方主導的復興」迎來極限。要把增長引擎改為民間主導,各受災地區的潛力受到考驗。

  

   

  「整個東北的鋼鐵都在匯聚」,在位於岩手縣內陸的北上市,東芝記憶體的新工廠建設於2018年7月啟動。當地企業面對來來往往的大型卡車感到吃驚。投資額達到1萬億日元,對東芝記憶體來説是最大規模。相關企業也相繼進駐,市內出租物業的租金瞬間上漲了7~10%。

    

  沿岸和內陸出現差距

     

  地震過去8年,因海嘯而遭遇巨大損失的沿海地區和除此以外的內陸地區的貧富差距日益明顯。岩手縣、宮城縣的部分內陸地區由於汽車和半導體産業的大型投資推動,勢頭出現加強。與之形成對照的是,沿海地區的重建腳步開始放緩。

  

   「對使用補貼感到後悔」,從事冷凍食品製造的Yamatomi公司的社長千葉雅俊如此表示。2015年,該公司斥資15億日元引進了新工廠和加工生産線。投資額的8分之7來自國家的復興相關補貼。不過,該公司目前的銷售額與地震前相比減少一半。企業自身借入的2億日元債務的償還成為沉重負擔。

     

  日本政府向受災企業提供了豐厚的金融支援。除了減免債務之外,還提供佔投資額4分之3或8分之7的補貼等。借助公共資金,很多受災企業恢復經營。另一方面,由於補貼,也使得超過企業自身能力的設備投資成為可能,出現了債務成為經營負擔的案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