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食物浪費該怪誰?
2019/06/04
記者井出留美針對食物浪費的現狀指出,「零售業者擔心消費者不願買臨期商品,要求生産商供應距離生産日期不久的商品。生産商無法違背具有壓倒性購買力的零售業者的要求,距離保鮮期還有一定時間的商品也被廢棄。這種惡性循環持續發生」。
不過,目前出現了變化的跡象。在國會,5月16日《食物浪費削減推進法案》在眾議院通過。法案寫明,政府有責任推進有關避免食物浪費的政策。法案要求在內閣府設置「食物浪費削減推進會議」,推動「食物銀行(Food Bank)」活動,即從企業等接受即將廢棄的保鮮期內食品,送給福利設施等。
日本零售業者也開始採取旨在削減廢棄的舉措,包括7-11自今年秋季起實施臨期的盒飯和飯糰的實質性降價。
對於追求更加新鮮、受關注的食物的消費者來説,也需要推進意識改革。
半數消費者不買臨期食品
環境省的推算顯示,2016年度食品廢棄物為2759萬噸。其中,「食物浪費」達到643萬噸。這一數量大約相當於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1年裏援助發展中國家等的糧食的2倍。
從構成來看,來自食品工廠、超市和便利店等的「業務類」食物浪費為352萬噸,而來自家庭的「家庭類」為291萬噸。另一方面,全世界目前每9個人裏就有1人面臨營養不足,總數約達8億人。
日本的現狀是消費者的節約意識算不上強。日本消費者廳1月面向3000名男女進行的意識調查顯示,7成受訪者針對食物浪費問題回答稱「知道,正在努力減少」,但對於選擇並購買臨期商品,超過半數的人回答稱「幾乎不會」和「完全不會」。
兵庫縣神戶市2016~2017年實施的調查顯示,自稱 「幾乎沒有」、「完全沒有」浪費食物的家庭實際每月平均3~4次丟棄沒有食用的食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村信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